中新社香港11月25日电 (江家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总量与进出口贸易取得双丰收。香港的地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纯粹的制造业转口中心向综合服务业门户转型,巴克莱资本亚洲首席经济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表示,未来香港将在内地深化开放的过程中充当资本流通中心。
黄益平25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說:“中国入世10年,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香港作为天然的门户无论从转口贸易还是服务业进出口都获益匪浅,未来成为资本流通中心亦是自然发展的产物。”
他解释说,中国入世前所有的轻工业制成品包括衣服、鞋子等均通过香港这个自由港运往世界各地。随着中国贸易制度与国际接轨,关税、配额等贸易壁垒渐渐消除,低附加值产品无需再通过香港转运。不过,港商的渠道优势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响、电器等高附加值产品依然以香港作为进出口枢纽。
数据显示,内地是香港的最大的转口对象,香港也是内地最大的转口基地,即使在中国加入WTO后,这种趋势没有任何改变。1998年以来,香港转口贸易中来源于内地的货值占总货值的比例一直稳定在60%左右,2010年来源于中国内地的转口额占香港全部转口货值的61.5%,足以证明中国入市并没有冲击香港物流及货运中心的地位。
黄益平认为,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资本流通越来越开放,给香港的金融、法律、会计等高端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动力,这些都是入市以前不可想象的。他举例说CEPA的签订基本消除了粤港之间的贸易壁垒,资本流通也越来越便捷,预计未来中国一旦逐步开放资本项目,香港作为中转平台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将为香港经济创造长期稳定的刺激。
如果说CEPA的签订使得贸易壁垒成为历史的话,那么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消除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投资壁垒。黄益平预测香港未来将作为离岸中心融入到整个人民币货币体系中,无论是贸易结算还是境外直接投资,香港都能直接从内地经济的快速开放中觅得利益。
根据香港金管局统计,今年1至9月,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金额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占内地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的八成以上,显示香港已成为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最主要平台。
谈及未来10年中国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时,黄益平建议中国应主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虽然多哈谈判中无论是农业还是服务业贸易全面开放短期内对中国都有一定冲击,但是利绝对大于弊。他认为和当年争论入世与否一样,来自社会的阻力最终将让位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只有更为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才最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