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国学大师饶宗颐:九旬高龄,领袖西泠(2)

2012年01月20日 11:4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这是典型的“饶宗颐式”的学术研究方法。不管是敦煌学、中西交通史、上古史、古文字学,一旦发现一个问题,他就像钻探机一样深入下去,专注这个研究,通过新资料,得出新结论,找到新突破。

  李焯芬说,饶先生的研究是点式的,两篇文章、两项研究之间未必有关系。“他有一套二十一世纪论文集,每一套都厚厚的,涉及敦煌学、佛学研究,但是每一篇论文之间没有联系。”比如前一篇谈禅宗六祖慧能,传统的说法是六祖是文盲,但饶老去广东收集资料研究一番,得出的结论是,六祖是有文化的。下一篇就讲魏晋南北朝佛学翻译问题,或是研究玄奘的问题,虽然都是佛学,但彼此独立。

  “每一篇论文都精彩、都有突破,但他不是像一些学者那样一辈子钻研单单一个领域,而是上百个领域。他的研究是点,不是线和面,但他的点都是非常精彩的点。”

  饶宗颐学术馆曾经想把饶先生的每个研究领域都整理一篇介绍文章,但发现范围太广博,工作艰难,迄今仍未完成。

  饶宗颐自己也说,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在学术研究方面,有这么多的方向,几乎遍及中国传统学术的各个领域。其实,造成这一个现象的原因很简单︰我都对中国文化的各方面,抱着很浓厚的好奇心,希望寻根究底。所以直到现在,我对各种新出土与学术有关的文物,都十分关注,尽量利用这些资料来定证及推展我的研究。

  郑炜明博士是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高级研究员。他1981年起师从饶先生,并成为饶先生的助手。他说,饶先生最反对我们把研究领域收得太窄。

  文化源流具有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涵和条理,及因果关系。“饶师兴趣最大的,正在于此。”郑炜明总结说。

  中国文化的希望

  饶宗颐说,洋务运动以来,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失去信心,向外追逐驰骛,“知彼”的工作还没做好,“知己”的功夫却自甘抛弃。不过,他近年有了一个新看法——中国正在走向文艺总复兴,就像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一样。正如经济繁荣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提供了前提,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挖下去很容易就找到古代的东西,新材料层出不穷,带动古代史研究和考古学发展。饶宗颐希望推动中国文化方面的研究。现在欧美也知道中国要发展为一个经济大国,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也很多。这就是饶先生对中国文化现状的分析——中国将更加走向世界。

  “中国文艺总复兴”这个结论,正体现了饶先生一向重视新出土文物的研究取向。他曾到印度、伊朗、中亚、欧洲的博物馆去看别的国家的出土文物。古代文明之间有很多交往互动,因此他经常能得到一些新的结论。

  饶先生最新的一本学术著作,是2010年底出版的《西南文化创世纪》。邓伟雄说,饶先生最近20年,花很多时间研究长江流域文化,书基本写好了,往往为了等一个新资料,放在出版社好几年,一直不让出。

  饶老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对什么事情都不能太执着,除了做学问。”

  邓伟雄也说,饶宗颐与王国维、陈寅恪是同一类型的学者,但是他的优势是处于不同的时代,出土的文物特别多。饶宗颐研究的一个特点,是绝非单单研究一个东西,比如研究词学,就要跟社会状况,跟宋代的历史人物、社会制度结合起来研究。

  家学加勤力,成就一代学术领袖

  作为20世纪下半部分国学研究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饶宗颐常常说自己是幸运的。他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学。他的父亲饶锷是南社社员,潮州赫赫有名的大学者,对历史、古文字通志很有研究。饶家的藏书楼天啸楼,是粤东两大藏书之一。饶宗颐的幼年,就在藏书楼里度过。

  郑会欣也感叹,相对于我们这一代,饶公的国学基础实在太好,练的是“童子功”,小时候看的东西过目不忘,记在心中。

  “他的脑子像电脑,有时他在家里打电话来要查书,作者、版本、第几卷清清楚楚,我马上就能去图书馆给他查到,非常方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做有兴趣的事往往会全神贯注,再长时间也不觉得辛苦。饶宗颐最大兴趣就是读书做学问,看起书来就不觉疲倦。邓伟雄介绍,饶先生在法国时,有位一起做研究的法国学者慨叹,饶一天看书写东西十几个小时,其它东西都不理会,这样拼命治学,别人如何比得上?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收藏了饶先生转赠的藏书几万本。一位职员说,这些书上都有他的批注,说明他全部认真看过。“饶先生藏书,为的是使用,而非追求版本。”

  学术成就傲人的原因,饶宗颐自己还总结了一条——长寿。正因为长寿,时间多,所以可以研究很多问题。“他十几岁就是大学教授,学术生涯已经有70多年,超过很多人的寿命,成果能不多吗?”一位与饶宗颐相熟的后辈学者说。

  导夫先路

  郑会欣说,对于学生,饶先生可谓“导夫先路”。“他是站在高处指引别人的人”。

  饶先生对奖掖后学费力颇多,尤其是来自内地的学者。他退休后,适逢内地改革开放,因为事务渐少,有时间回内地了。跟内地学术界交往多了,发现当时学术界跟国际上差距太大,正象“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这句话所描述的那样。

  饶先生经常只身往来内地,曾经3个月内走访了33个博物馆,考察了文革期间出土的大量文物。郑会欣说,“他回去之后,对国内学术界是一个带动。”

  饶宗颐在香港成立了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从社会上募钱,邀请国内中青年学者来港研究。“在会议上发现国内有的潜力中青年学者,就邀请他们来,放下一切干扰,查找资料写东西。”郑会欣说,学者们往往是带着半成品而来,潜心研究、得到指点后出书立说。现在内地敦煌学和古文字学界很多重要人物,都曾经受惠于饶公。

  不少人想给饶公写传记,他都是一笑了之。郑会欣说,可能是饶老认为自己的学术生涯还早着呢,未到总结时。前不久,在答谢“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时,饶宗颐说,对当代文化艺术发展方面,我所做到的仍然十分不足。故此,这一个奖项,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鞭策。我现在虽然已经接近百岁高龄,但仍应当如易传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编辑:吉翔】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