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赴港生子热与忧 "过来人"称香港教育非想象中完美(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15日 09:1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港生一代”成长的烦恼

  除了往返深港挤占了孩子们的睡眠时间之外,如何让在深圳生活的孩子或从深圳转学到香港的孩子更好地融入香港,是很多家长无法一手操办的事情,更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学会面对。

  深圳的阚先生(化名)在香港生的孩子快到上小学的年纪,他希望孩子能到家附近的公立学校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上学,从春节期间就开始托人帮忙。

  摆在这个孩子面前的选择,除了目前尚希望渺茫的深圳公立小学之外,还有深圳私立小学和香港学校。据深圳边检统计,2011年往返深港求学的学童人数超过1万人,较2010年增加约10%。或许,不久后,阚先生的孩子也会成为这个大队伍中的一员。

  2月10日,早晨六点刚过,天色黑蒙蒙的,在深港跨境学童最为集中的深圳福田口岸出入境大厅前,挤满了排队的入港人群。

  六点十分左右,第一辆接送入港读书的黄色校车停靠在路边。车内走出六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步一步拖着缓慢的步子,走向出入境一楼。随着天色渐明,一辆辆校车陆续出现。六点半前后过关的,主要是赴港读书的中小学生。

  越来越多的“港生一代”的一天,就是这样从早晨的黑夜开始的。

  这一天,七岁的妮妮像往常一样,早上六点起床,匆忙漱洗、梳头发后带着早餐奔向口岸。“每次都是边走边吃,我很担心她的肠胃。”妮妮的妈妈金女士说。

  妮妮一家住在皇岗村,她已在香港读了三年幼儿园、一年半小学,但金女士认为那家幼儿园的环境不够好。不过,让金女士欣慰的是,妮妮的图标识别能力好、社会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强,平时出门找地方,都是妮妮来寻找指示牌,有一次遇到一个迷路的外国人,妮妮凑上去说了一会,竟然帮上了大忙。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住在深圳、学在香港的跨境学童,但当时整个深圳仅500人。近年赴港所生孩子已逐渐长大,开始读书,赴港读书学童数量逐步上升。

  2011年上半年,仅在妮妮经常往返的福田口岸,每天就有大约3500名学童往返。据深圳警方今年1月介绍,居住在深圳、读书在香港的深港跨境学童目前约有1.3万人。

  在香港读书近9年的女生雪楠见证了福田口岸深港跨境学童的变化。她告诉记者,与以前相比,过关的学生越来越多,过关速度越来越慢,以前只要一二十分钟,现在要三四十分钟。

  如果家长舍不得让孩子从小就奔波于深港之间,等孩子大一些再去香港读书,孩子转学后就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但能否适应、适应程度如何,对孩子也是一个考验。

  八岁的玲玲每天五点半就要起床,晚上回到家也是五点半,她以前在哈尔滨念过幼儿园和一年级,到香港念书不到一年,白话已经说得很标准,但英语还是有些吃力。

  欣怡在小学五年级时从深圳某外国语学校转到香港读书,转学后一年不到,欣怡的数学成绩在班上第一,学校开设的常识课会介绍香港政治法律文化,也让她更快地融入香港。不过,欣怡的英语表达却有一次被同学评为“没有感情”。她告诉记者,以前的学校主要强调死记硬背,不强调对英语听说能力,而且深港的英语发音不同,深圳同学发音比较生硬。

【编辑:程涛】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