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香港长者抑郁风险高 退休前3月是高危期
中新网3月1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抑郁症是都市“隐形杀手”,尤以香港长者最首当其冲,有精神科医生指出,长者受心理、生理及慢性疾病等因素影响,患抑郁症的风险较一般人为高,退休后首3个月更是罹患此症的高峰期;一名长者更因作为精神寄托的儿子离港公干而情绪低落,最终患上抑郁。
他又引述一项研究指出,香港多达30%长者有抑郁症状,呼吁市民多注意身边长者的情绪行为,及早识别及接受诊治。
精神科专科医生赵少宁指出,长期疾病是其中一个导致抑郁症的原因,加上长者面对丧偶、亲友相继离世、退休后失去工作带来的满足感或出现经济压力等,均会增加患抑郁症的机会,患者不论在心理、生理及社交上,均会构成严重影响。他又表示,刚退休不久的长者,可能因为失去寄托而患有抑郁,约25%患者便属该类个案。
他指出,突然出现紧张、忧虑、失去自信、对所有事情提不起劲,甚至有自杀念头,便可能已患抑郁症,“有些长者想寻死却没有勇气,会采取一些被动方式,如刻意走在马路边,期望被车撞死。”他表示,香港平均每10万名长者中,便有30人曾自杀,是青少年的10倍。他又指出,如长者认知能力衰退亦可能是抑郁症征兆,但与脑退化症不同的是,抑郁症患者会随着情绪转差忘记事物。此外,抑郁症亦会引发其它疾病,每名精神病患者平均有3.42种其它疾病。
脑神经科专科医生钟镇邦指出,患有愈多慢性疾病的长者,出现抑郁的机会亦较高,“数据显示,30%中风患者、40%至50%柏金逊症及癌症患者,均同时患有抑郁症。”他指出,部分家属即使察觉长者情绪有问题,多误以为是年纪大或他们的性格所致而没有理会,慢慢令病情恶化。
钟镇邦引述,一名70岁的陈太本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及关节等毛病,每天至少服用5种药物,由于早年丧偶,加上性格内向,最近其任职律师的儿子被派往外地公干半年,她与媳妇关系一般,引致情绪低落,拒绝进食及不愿下床,身体日差,最终病倒送院急救,并确诊抑郁症,要转介至精神科接受治疗。钟镇邦指出,医生为她处方药物及作心理治疗,2周后情绪问题大为改善,如今儿媳即使工作再忙,亦经常致电慰问,令她的情况进一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