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赚钱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功夫熊猫》?
中新社香港3月20日电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功夫熊猫》?
中新社记者 吴冠雄
我们有功夫,也有熊猫,但是为什么我们拍不出《功夫熊猫》?从《功夫熊猫》第一部2008年上映至今,这个问题就萦绕在中国人的心头。
“这是个经典的小人物故事,中国背景、功夫这些只是门面。我们不是特意拍中国故事,而是拍一个好故事,关于有梦的小人物如何追梦的过程。”20日,《功夫熊猫》编剧、梦工厂动画编剧兼监制Glenn Berger在香港的一场研讨会上说。
香港国际影视展举办的这场专题研讨会上,主题是探讨“编剧新趋势:以亚洲元素为主题的环球卖座电影”。但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其实是中国元素,而如何在亚洲电影加上好莱坞元素的议题,也变成了探讨中国电影怎么走向国际市场。
《功夫熊猫》第一部在全球取得约6亿美元的票房,功夫和熊猫都是典型的中国元素,却让美国人赚得盘满钵满。Berger曾听过中国电影人质疑,为什么西方人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中国人不能?
“这让我们受宠若惊。”Berger说,“在好莱坞,别人对你的嫉妒恰是赞扬。”开玩笑之余,他又说,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所以不惮以国宝熊猫来搞笑。“如果换成中国导演反而会犹豫,这就像让我们用乔治•华盛顿来搞笑一样。”
拍摄期间,剧组曾去中国调研。他们重视在中国调研得到的反馈。“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熊猫的爸爸是个鸭子?那其实是个鹅。但是我们想,这可能应该是个重要的部分。所以基于中国人的好奇,在第二部,解答这个问题成为了主要内容。”
中国电影要怎样走向国际?是否应该模仿好莱坞的三幕式叙事结构?是否用英语拍摄更好?这些话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电影人。
“对我来说,《卧虎藏龙》是一个爱情故事,而不是中国故事。我也不是在写美国故事,我只是尽我所能写出好故事。”Berger说。他介绍,好莱坞的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被鼓励尽量制造矛盾冲突,但中国文化并不鼓励矛盾,或许是其中的差异。但是他承认语言的确是问题,喜剧中的笑话一旦被翻译,就大失意境。
“当你问自己怎样才能打开国际市场的时候……别模仿好莱坞。让你的叙事结构针对国际市场,但保持电影的真实感。”另一个讲者、好莱坞电影制片人Tracey Trench给出了忠告。在制作了13部长片之后,她正在积极进军中国市场。“如果你是编剧,考虑什么才是你喜欢的;如果你是监制,考虑什么才是好故事好角色。如果我们要看上海,我们就要看真的上海,不要伪造的版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