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漫话:香港民众“水陆”共庆“天后诞”
中新社香港4月13日电 题:香港民众“水陆”共庆“天后诞”
作者:卢哲 曾嘉
农历三月二十三是传统节日“天后诞”,即妈祖诞辰日,香港每年都有传统而盛大的庆祝活动。13日全港四方呼应,南到港岛,北至大埔、粉岭,西跨荃湾、元朗,东至西贡大庙湾的天后庙都有祈福仪式或传统表演,渔民今年还首次在维多利亚港举行“海上巡游”。
上午8时,全港最古老的天后庙——大庙湾天后庙已经烟雾缭绕。这座被港人亲切称呼的“大庙”有700多岁,背靠大山,面向海湾,庙底山下就是一个码头,渔船常年在此进出。
今天的“大庙”被装饰一新,从山头到海边方圆几公里都插满了传统三角形黄色齿边的彩旗。彩旗上写着“风调雨顺”、“生意兴隆”等各色祝福语。庙前大坪的围栏上还插满各色大花风车。风车高约1米,由竹子做成框架,打底贴一层带着浓浓中国味的五彩剪纸——上面是一双孔雀对舞,中间是双龙戏珠,往下有两只喜鹊衔着一个大大的“吉”字,四周则环绕着鲤鱼和元宝——在剪纸的上面则规则地粘着手掌大的红黄色风车,最顶上插着两面小旗和祈福贴,左右挂着两个小铃铛。海风吹过,大坪围栏前十几个大风车呼呼直转,摇摆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与山下码头的鸣笛声遥相呼应。
许多市民自发组团来上香祈福,大巴停满停车场。人群站满大庙正殿,大坪上的香炉满满当当。人们在庙前大坪铺好报纸,摆上专门准备的贡品。除了常见的水果和美酒,更有结伴而来的市民扛着一米多长、外皮色泽金黄油亮的烤乳猪,颇具岭南特色。据大庙湾居民梁先生介绍,每年“天后诞”的时候,来上香的市民络绎不绝,很多移民海外的香港人也会特地回来朝拜。
庙内,人们按照指引分别上香祈福,用特别的竹叶水洗手,让师父拿着树枝点水在头顶绕一绕,把祝福带回家。
大庙山下的海湾客船来来往往,海湾边的大空地上摆着许多售卖吉祥物的摊子。大庙最具特色的吉祥物就是“菠萝鸡”(用湿透的元宝纸烤干制成的纸扎生鸡)了,各个摊子上都能看到各种颜色、大大小小顶着大红色鸡冠的纸扎鸡,有的鸡脚下还有小小的金色蛋,每只菠萝鸡身上都贴着吉祥语,市民上香后,可以来这里挑选中意的吉祥物。
除了陆上的祈福,“海上巡游”同样精彩。渔民们把渔船装饰一新,船舱周围插满五彩三角旗,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船舷上升起一面最大最高的红色旗帜,写上船名,在海上巡游并举行祈福仪式,以求来年渔获丰收,平安归航。
11时30分,40艘色彩斑斓的渔船从九龙湾出发,绕着维多利亚港海上巡游,现代与传统交相辉映。40艘渔船两两并排行驶,跟在队伍最后的是一艘同样插满彩旗、名为“鸭灵号”的传统中式帆船。“鸭灵号”呈古木暗红色,两张弯弯的帆布张开,鼓风行驶。100年前香港海上穿梭往来的就是这种船,“昨日重现”不禁让人想起百多年前香港初开埠时期海上经济的风云岁月。
维港海边早早围满了来一睹“渔船巡游”风采的中外游客,海边围栏上固定着“长枪短炮”,希望能定格船队驶过的精彩一刻。来自英国的John 和他的朋友们特地参加了“天后诞一日游”,说要“亲眼看一看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当色彩鲜艳的船队驶过湾仔金紫荆广场海边的时候,来自福建漳州的刘先生特别兴奋:“我刚刚问了导游才知道原来香港的天后跟我们福建的妈祖是一样的,所以看到这些渔船觉得特别有亲切感,真是一脉相承。”
与此同时,元朗十八乡正举行“天后诞花炮会景巡游”,超过30支来自各乡镇的花炮队伍伴着舞龙舞狮的表演,大张旗鼓。巡游之后会在元朗天后古庙“抽花炮”,“花炮”是约9米高的神銮加上各种寓意吉祥的装饰,寓意鸿运当头。
“天后诞”当晚,各处将有宴席和表演,不少地方有粤剧表演、舞龙狮、龙舟赛、抽花炮等精彩活动。有些活动持续时间超过一周,免费开放给市民和游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