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首向"双非"开刀:非港籍孕妇在港产子无港身份(2)
囧状
“双非”学童的
“双城生活”
“双非”不能算贬义词,本身也许不含歧视意味,但许多留守香港的“双非”学童确实承受着一般同龄人无需承受的压力。有小学校校长描述他们“经常挂着愁容”,“缺乏同龄学童的天真烂漫”,“比较怕事、内向,大部分时候不讲话,不主动跟人沟通”。这是因为他们虽然物质不缺,却“独缺了父母的爱”。
目前,香港的“双非”学童数量已经过万,毋宁说是一个相当不小的群体。这些孩子多数家住深圳,每天上学路上至少花两个小时,早晨5点天刚亮就得出发;另一些则是父母在港买房租房,自己留内地努力赚钱,雇保姆在港照顾孩子。
好处
“双非”生产
益了香港经济
自2001年起,每年数万名的内地孕妇在港生产,生产过程中的衣食住行对香港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刺激。对部分商家特别是医疗行业而言,内地孕妇意味着最少人均5万港元的收入。自2007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产科服务中央预约制度”后,香港公立医院对来港生子的内地孕妇在有预约的情况下收费为3.9万港元,没有预约的情况下为4.8万港元。
而由于公立医院床位有限,不少内地孕妇会选择更为昂贵的私立医院生产,费用至少7万至8万港元。按照2010年3.3万名“双非”婴儿计算,内地在港生产的孕妇2010年为香港带来数十亿港元收益。除了住院费用,还有不少“隐形费用”:每次产检的交通费用、产前产后在香港暂住的房租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反对
香港人
不高兴“资源被抢”
出于对教育、医疗等资源被抢夺的担忧,不少香港居民对此颇有微词。香港本地人对内地赴港产子的抨击高潮出现在2006年下半年。因为抱怨香港的妇科资源被内地产妇“占领”,一些本地孕妇在年末曾上街示威。
“双非”儿童回流香港上学给香港的教育体系带来沉重压力,其中连接深圳和香港边境的北区更为严重,大批住在深圳的“双非”学童每天跨境就学,导致香港幼儿园和小学几近“迫爆”。有香港家长于是埋怨港童教育资源被分薄,指自己是纳税人,政府资源理应优先用在香港本地家庭。有分析数据指出,一名在港出生的婴儿从入读幼儿园至大学毕业,保守估计政府需为每名学童付出115万港元。
对于香港居民来说,他们认为“双非”儿童是和他们竞争资源的对手,而随着“双非”儿童长成至入学年龄,资源竞争已经越来越引起香港社会的重视。所以不少市民强烈反对“双非”孕妇的政策。
后果
私家医院
可能会倒闭
对于停收“双非”孕妇,香港有人欢喜有人忧。对香港冲击最大的就是私家医院。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双非”孕妇,香港不少医院、特别是一些私人医院都大兴土木,改、扩建医院的硬件,以在内地孕妇争夺中赚取更多的好处。但梁振英的新政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噩耗”。
对于梁振英明年停收“双非”孕妇的表态,香港私家医院联会主席刘国霖说,完全没有想过明年会完全停收双非内地孕妇。他表示,完全停收双非孕妇,可能会导致一些私家医院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因为个别医院可能会少收一半的孕妇。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也表示,这一举措将会对某些私家医院的妇产科服务及私家医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私家医院一定要就政策的改变去作相对的调整。
因“双非”孕妇而产生的新行业——赴港产子中介机构,在繁荣了不到10年时间后,也必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局。而香港候任特首梁振英已对“双非”发出了明确的“关门信号”,预计上任后他可能会采取严厉措施封杀“双非”孕妇。如今时日无多,“双非”家庭纷纷抢搭末班车,而赴港产子的费用也随即水涨船高,已经由一月前的15万至18万港元飙升至20万港元以上,香港产科医生和中介也在抓紧关闸前的时机大把赚钱。 本报特约记者 荻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