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观察:赴港生子戛然而止 双非港童何去何从? (4)

2012年04月29日 17:0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4

  教养难题,未来的挑战

  据香港医院管理局向羊城晚报记者提供的数据,过去三年,“非符合资格人士”(双方皆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包括冲关、冲急诊室的产妇,为31226人,占内地赴港产子总数98155人的三分之一弱。

  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她们不远千里、不惜万金赴港生子?

  相当多采访对象分析,香港的吸引力,不仅在于社会经济繁荣、物价收入比合理等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软件”的成熟度与文明度。不少深圳市民表示,如果单纯从物质方面来看,深圳与香港的差距不会超过10年,甚至很可能10年后反超香港,但公民素质、社会福利、法治精神、民主进程等许多方面,“相差50年,可能还不止”。

  香港亚太研究所教授郑宏泰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06年之前,来港产子的孕妇,多为来自广东、福建等香港邻近省份的工人、农民,他们一般通过在香港的近亲属接应赴港产子,彼时的目的多为生二胎。但近年来,内地赴港产子的群体已变身为教育、经济状况良好的“新中产”,他们看中的是香港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易与国际接轨的背景。

  2011年香港统计处调查显示,在希望孩子返港生活的“双非”家长中,有八成主因是香港教育制度较好,多选项下,有29%的人表示向往香港法制健全,还有两成“双非”家长表示,子女来港可享受较佳生活品质和医疗福利等,日后更可方便出国留学。

  这些都是香港出世纸的“含金量”之所在。为了这个如画饼充饥般的“将来的好处”,许多父母不辞劳苦、不惜万金,把孩子生在香港,却还来不及思考将来孩子是否能够“回归香港、融入香港”的问题。

  18万“双非港童”,除了生活在深圳求学于香港的万名“跨境学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奔波的辛苦外,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身份带来的利弊还没有明显意识。然而他们的父母,有幸庆、有后悔、有理直气壮、有倍感歧视……

  穗港两地合办的“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主任梁秋莎指出,“双非”家庭比普通家庭遇到的困难多,随着“双非”儿童的成长,他们的生活、教育、身心健康等问题逐渐凸显。

  香港方面则对这种融入的困难性,有着更深的体会与预计。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总署总行政主任郑君任,负责“内地新来港定居人士支援服务”工作的开展,该署定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来港人士需求,也会关注到“双非港童”的需求。如2011年,有65.6%的受访者表示遇到生活适应困难,其中,遇到语言困难的占25.6%;工作困难的高达52.4%;生活环境困难的达38.9%,需要入学协助的达15.3%。“受访者大部分是新来港定居人士,连他们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更何况‘双非港童’?”

  据了解,为帮助新来港人士更好融入香港,该署与一些NGO组织合作,举办一些培训班及活动,如露营、组织去迪斯尼儿童乐园等,让新来港人士可以在香港交上朋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署在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开展的活动,就受到了不少“双非港童”家庭与持单程证等待赴港家庭的欢迎。

  该署出版的“新来港定居人士服务指南”,分别用繁体字与简体字印制,在罗湖关口派发,1996年初版,今年已经出到第十六版了。序言是民政事务总署署长陈甘美华的一段致辞,开篇就是“我谨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你来港定居,加入香港这个大家庭”,让人读来倍感温暖。

  不过,香港政府部分公务员也承认,目前香港对十多万“双非港童”将来可能带来的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挑战,还显得预计不足、应对不足。比如,前几年因人口生育低潮,香港不少中学招生不满,班级进行了压缩调整,还有不少学校北上招生,过几年可能又会“爆棚”,使得本港学生学位受限。

  可以设想,香港“出世纸”停发,将终结持续11年之久的赴港产子潮,一大群“双非港童”被推到了时代的沙滩上,晾晒于镁光灯下,父母为他们做出的选择,也许无法改变,但选择背后的思考,远未结束……(曾璇、文茜、武丽魁)

【编辑:程涛】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