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慈善教育从儿时起步 5岁女童街头义卖乐施米
香港5岁女童街头义卖乐施米 在香港,儿童很小便接受家庭慈善教育;“助人自助”慈善理念被香港市民接受认同
1包乐施米卖20港元,30包乐施米的价值则可为1户村民提供种子、农耕用具;100包米可支持1户村民修建家用小水窖……
街头卖米,是香港乐施会持续了16年的公众募捐活动,是为“乐施会中国发展基金”筹款的项目之一。这些由乐施会提出的量化标准,是一种港人“助人自助”的慈善方式,即用这些募捐来的钱,通过信任的公益机构,寻找、策划一个“生财之道”,让贫困的人能运作它持续发展,使自我脱贫。
今年,乐施米的义卖时间是5月13日到27日中的3个周末,前两周在香港举行。包括接下来澳门街头义卖,将共有超过3000位志愿者参与卖米。募集到的资金,会用于支持乐施会在内地的扶贫和紧急救灾项目。
香港街头公募“卖旗”
场景:5月19日上午,香港铜锣湾,闷热潮湿。
闹市街头,5岁的乐施会小志愿者美雪仍活跃在人流中。“请买包乐施米吧,帮助穷人。”成人巴掌大的米袋,她用两只手捧着,对着一位位路人,踮起脚尖,高高地举过头顶。很快,路人难以拒绝她的可爱,纷纷驻足慷慨解囊,用20港元买下一包。
接下来,这20港元将作为善款捐出,以支持更多内地贫困者及弱势群体改善生活。如今的香港人很重视对儿童的慈善教育,家长们会从他们未懂事起便带出来参与义卖活动。于是,成百上千个“小美雪”走上街头。
乐施会香港部总监萧美娟介绍,每年,都会有一家米行捐赠给乐施会12吨大米,另一个企业及庇护工场则帮忙将这些大米分包成100g包装的12万包“乐施米”。由乐施会组织的志愿者在街头义卖募集捐款。乐施会工作人员介绍,街头很多香港的机构通常都是“卖旗”筹款,即市民捐赠后会获得一个标志,贴在身上。
与内地不同,这些民间公益组织均有街头公募的权利,但前提是,他们需要为每个募捐点向社会福利署、地政署申请街头募捐牌照。记者在牌照上发现,他们需要遵守安全、透明等严谨的“许可条件“,并严格按照许可的时间、地点公募。萧美娟说,募捐后,他们还须在一家中文媒体和一家英文媒体通报此次的公募账目。
在公募当天,巡警路过摊档也要检查他们的牌照。而乐施会卖米的行为则需再向食物环境卫生署申请一个食物的售卖许可。
这一系列申请对公益组织来说并不难,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按要求提交材料,约两周左右便会得到批准。但并不是所有申请的地点都会获得批准,政府不仅考虑到某个街头在安全、人流上是否适合公募,也要看在同一时间、地点是否有其他公益组织有募捐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