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慈善教育从儿时起步 5岁女童街头义卖乐施米(2)
慈善教育从儿时起步
场景:5月19日中午,记者走进乐施会创办的“互动教育中心”定期组织的学生课堂,在20平米的房间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场景:一边是脏乱的工棚景象,黑乎乎的房间里码放着双层床,脏乱的被褥铺在床上;而对面就是一个温馨、亮堂的卧室,里边摆满了书籍、玩具、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包括Iphone、Ipad这些新型电子产品。乐施会工作人员梁素素说,这演示的是富足的城市人家和城乡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
突然,工棚里警报声四起,紧接着是一阵浓烟味——老师虚拟了工棚着火的场景,让孩子们试图打开工棚门,但这是一个简易的房子,外边上了铁锁,他们难以打开——这展示了一场面对灾难绝望的场景。每当故事讲完,梁素素说,孩子们都会感到恐惧,而恐惧之后则是对贫困的理解,他们会理解贫困的人群,并激发出爱心。
香港人认为,对孩子进行慈善教育非常重要。
一个叫“0803妈妈会”的成员就参与了香港新界东部大围地铁站口的义卖。成员何太太说,她们并非政府注册团体,而是均在2008年3月生了宝宝。她们组团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带着孩子做义工(志愿者)。
妈妈们说,这些孩子们从1岁起,还不会走路时,就被抱出来在街头参与义卖。一位黎太太说,3岁前的孩子们其实没有记忆,但当他们每年重复做这件事,就会养成习惯,终有一天会了解自己在做什么,而到那时他们发现自己1岁时从事公益的照片,会非常的高兴。
屯门区博仁会会长黄香珍介绍,每个香港高中学生学习中必须要有社会服务,学生每学期要有做义工的时数,由他们所服务的机构证实完成,这将作为考试分数的一部分。“没有顶替和作假,因为那更耻辱。”
社区议员赶跑假公募
场景:5月20日上午11时许,香港西北部的屯门社区里,居民楼宇间的路口边、电梯口分布着两个米档,摊档上都挂着大型横幅,写着:“陈文华议员办事处”、“扶贫项目助贫穷人”等字样。这天,陈文华议员并没呆在狭小但吹着舒适冷气的社区办事处里,而是循环检查摊档,问候志愿者。陈文华说,这种义卖活动如果不是社区出面,效果的差距一定会大。
反之,如有骗人的公益机构进社区公募,他会带头将他们“打倒”。之前,在街口有宠物用品义卖,称所得将帮助那些流浪狗。但陈文华观察发现,对方并非有资质的慈善机构,有社会福利署发放的许可牌照但已过期。而且,他们会对路人强拉硬拽讨捐款,“装可怜骚扰路人。”于是,陈文华及时将情况举报相关部门,将这个摊档“打出社区”。
与内地(部分公益组织有政府背景)不同,乐施会工作人员黄咏诗说,香港所有公益组织均是民间的,他们在尊重政府规定的同时,要尽力宣传自己的理念,以取得公众认同,募集更多资金,某种角度来说是存在着竞争关系的。
每个慈善机构如何获得更多认可?仅靠组织的员工是不够的,他们要大量发展义工资源,来帮助义卖、游说。包括乐施会在内,每个靠公募发展的慈善机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义工团体,其中包括白领、主妇,甚至公务员。
香港公益组织会有固定的协办团体,社区是重要的一环。而与社区沟通的桥梁就是当地议员。
- 理念
“助人自助”取信公众
令乐施会香港部总监萧美娟倍感自豪的是乐施会的募款理念。她说,在很多慈善机构都单纯讲述他们的需求时,乐施会会讲他们用善款都做了什么,其中很有影响力的理念就是“助人自助”,即教贫困人如何利用捐款自我脱贫。因此,乐施会所募善款中90%左右都靠公募而来。比如,今年的捐助主题是贵州部分地区石漠化严重,导致农民种的玉米瘦小,甚至不生玉米粒。乐施会不会把募款直接给贫穷的农民花,而是利用这些钱打井,把水引进村子,使他们有充足的水浇灌耕地;或提高耕种技术,使玉米长得更好。
萧美娟说,乐施会在其他地区的项目组还会利用捐款帮助村民养殖羊,让他们养、卖。而这些钱也是以借贷的形式给他们,比如一头羊600元的成本,当他们养好卖出1千块时,用盈利来还钱和维持生计。
“只给东西吃是不够的,要让他们知道怎么去经营社区。”从事银行工作的邹洁玲,十年来每月固定为乐施会捐款,被称作“乐施之友”,乐施会会定期组织这些捐款人到受捐当地考察捐款运作情况。为多家公益机构捐助的她看到,如今,香港的公益组织都竭力以“经营善款”、公正透明的方式来取得募捐者信任。
本版采写/新京报特派香港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