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国民教育“洗脑”之说无法成立

2012年08月14日 13:5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香港社会正热议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有报道指该课程是对学生“洗脑”,要求香港特区政府撤回。事实上,《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是客观公平的,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各方监察下,“洗脑”之说无法成立

  事件概述

  2001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就教育目标和学校课程宗旨,制定了七个期望学生达成的学习宗旨。其中一个宗旨为“帮助学生明白自己在家庭、社会和国家所担当的角色和应履行的责任,并关注自身的福祉”。经过多年讨论,前任行政长官在《2010-11施政报告》列明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独立成科。2011年,教育局公布《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咨询稿》,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咨询,收集社会意见。2012年4月,教育局公布了《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社会开始关注该科在新学年的推行情况。

  7月初,“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曝光,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讨论达至顶点。该书是由教育局赞助、国民教育服务中心出版,被派发予全港中学。于是有舆论认为该书内容偏颇,是“洗脑”教材。一些宗教机构先后宣布辖下学校不会于9月加开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港府多名官员见有反对声音渐大,分别在多个场合解释德育及国民教育科,以消除公众疑虑。

  7月29日,民间反对国民教育大联盟发起游行——“全民行动反对洗脑”。政府回应此次游行时指出,为了消除公众疑虑,教育局会成立委员会,邀请教协、学民思潮、家长关注组等代表加入,向政府提供意见。但是,民间反对国民教育大联盟已表明拒绝建议。

  民间反对国民教育大联盟决定把8月份的行动进一步升级,力争政府于9月3日开学前撤回德育及国民教育科。8月5日起,学民思潮在各区摆设街站,收集签名。该组织稍后会要求立法会候选人表明对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立场并支持撤回该科。

  由于香港将于9月9日进行立法会选举,可以预计,德育及国民教育科会成为其中一个议题。

  争执焦点

  学民思潮等争执的声音主要认为,现时的公民教育已经提供德育方面的教育,而小学的常识科、中学的通识科也教授内地发展及社会问题,所以毋须将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独立成科。国民教育家长关注组质疑,“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是按2011年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咨询稿》撰写,以配合政府于今年9月该科的工作。它又认为,政府曾作的咨询未能让家长参与。咨询会的详情只上载于教育局的培训行事里,除非每日追踪教育局网页,一般家长不会留意。而且,咨询会的对象只是教育界人士。

  该组织也指出,各国政府公民教育的侧重点已由国族主义的民族自豪或国民身份认同,渐渐走向多元平等,以培育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世界公民为目标。香港的公民教育政策不应退到狭隘的国民教育框框之内。

  教协则表示,并不反对学生认识国家,但是必须全面准确地认识。现时的通识科、常识科、中史科等已有大量让学生认识国家的机会。

  该组织又认为,虽然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有3年“开展期”,但是该科违背教育原则。一旦让课程展开,将会成为“既定事实”,“洗脑”教材伺机而出,将成难以扭转的错误。

  港府回应

  针对“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的讨论,政府指该书早于3月出版,《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是今年4月30日才公布,所以该书并非为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教材。教育局赞助了该书的撰写工作,但是没有审核其内容。如果把该书形容为政府的“洗脑”工具,有误导市民之嫌。事实上,教师可以自行挑选教材。政府也决定把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内当代国情部分的参考材料,上载至教育局网页,接受市民监督。

  教育局表明,学校并不需于2012年立即全面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小学的“开展期”为2012/13至2014/15学年;中学为2013/14至2015/16学年。即小学和中学可分别于2014/15学年和2015/16学年才全面推行该科目。3年”开展期”内,教育局会收集学校、家长等的意见,完善支援措施。学校则可按其需要,整理课程和教材、建立教学团队等。

  就课程内容而言,国情部分只占该科课程的五分之一,当中当代国情更只占其中的四分之一。换句话说,一所学校全年以35至70堂推行该科目,当代国情只用2至3.5堂。

  就考核而言,该科不会设公开考试及评分制度,不会影响学生派位和升学。该科亦不鼓励测验、考试和打分。

  “洗脑”之说不成立

  无论是支持或反对德育国民教育科的人士,很多都未细阅《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平心而论,该指引是客观公平的。举例而言,其4.2.2段“学与教策略建议”指出,“教师不但不应该回避讨论争议性议题,更应视之为教学的重要契机,协助学生建构价值观”。它选取了“食品安全问题”为例,提出法治和监管是否是根治“食品安全问题”的最有效方法?这有何不足之处?除法规和监控以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指引并没有要求教师回避敏感议题。

  姑勿论“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的内容是否有偏颇,学校可依其专业知识,选择自身教材。事实上,把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视为“洗脑”教育,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教师的专业和良心。同时,这种假设并未考虑香港的家长、校友、媒体等的监察角色。在资讯流通的情况下,学生也懂得搜寻相关资料。“洗脑”之说无法成立。(陈振宁)

【编辑:丁文蕾】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