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水客用渔船走私“红油” 每吨可获利1200港元
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年关将至,内地油品市场需求旺盛,而每吨逾1200元(港元,下同)的差额利润,刺激香港“红油”走私北上反弹,特别是假冒和利用粤港澳流动渔船的“红油”水客活动突显。广东省海防与打私办有关人士透露,粤方已建立粤港澳流动渔船信息管理系统,拟跟港澳有关部门资源共享,就加强往来港澳流动渔船管理开展数据联网、完善船舶违法后续处理机制等深化合作,共建粤港澳流动渔船监管的长效机制。
香港政府对流动渔船等用油实行免税政策,为易于识别,特在免税柴油中加入红色添加剂,俗称“红油”。由于内地油价连年攀升,使得“红油”走私利润空间逐步增加,近期每吨差额利润已高达逾1200元,引致此类走私案呈上升态势。上月底珠海边防在10天内便连续破获多宗利用往来港澳流动渔船走私“红油”案件,缴获“红油”30吨,案值约25万元。
“蚂蚁搬家式”走货避刑责
广东省海防与打私办有关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经近几年打击,特别是海关就来往港澳小型船舶的监管基本形成较完备的管理制度,如其航线、载货和船舶自用物品等情况都须按规定向海关申报,促使粤港间利用来往港澳小型船舶大规模的“红油”走私活动明显减少。但走私团伙不断变换手法以逃避打击,呈现公司化、隐蔽化和专业化等趋势,如租用港澳流动渔船“水客”进行“蚂蚁搬家”走私方式大增。
这些受僱的港澳流动渔船从几吨到数十吨不等,一般把货舱、压水舱等改装成油舱或暗柜,以自用合理名义在香港装油后,通过海上渠道偷运入广东,并于夜间在非设关地点偷卸,利用类似陆路口岸水货客少拉快跑、多次往返等方法,充当“红油”走私活动的主力。而较多渔船单次走私涉税额均控制在6、7万元以下,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以逃避落网刑罚。
据接近“红油水客”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为求保险,目前不少流动渔船在行动前会提早跟香港卖家联系多个交易地点等,如选择南丫岛附近等香港离岛区域,渔船抵达后与事先约定的油趸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风声较紧时期,则会安排两艘渔船错开30至40分钟赴港,以应对一艘渔船遭遇海关或边防检查时,另一艘则随机应变顶替上。
至于返粤后的卸油地点也“狡兔三窟”,针对去年以来有关部门在深圳、珠海等珠江口水域严打,走私渔船则转战粤西或粤东卸油,尽管这一带沿海不易靠岸,却会因应地势另外安排多艘俗称“飞机仔”的小船进行海上接驳。
成立公司脱色加工转售
由于“红油”为香港专用柴油,不脱色则无法在内地“正常”销售。相比以往不少“红油”直接零散售给华南沿海的渔船,目前走私团伙则更专业化链条运作,如通过正规渠道成立油品公司、加油站,但在偏僻地区暗地设“红油”脱色工厂、加工油库,脱色后的“红油”在外观上和俗称“白油”的国产柴油相似,再通过加油站或油罐车销售牟利。
广东省海防与打私办人士表示,继海关广东分署海上缉私指挥分中心的来往港澳小型船舶管理系统、海关缉私艇集群指挥调度系统、港澳流动渔船查询系统相继启用后,由广东省流渔办建设管理,海关、边防、海事等各相关单位共享的粤港澳流动渔船信息管理系统也投入使用。
通过该系统,各有关部门可互相交换和通报流动渔船信息,及时查询流动渔船登记情况,准确鉴别渔船身份,为打击“红油”等走私工作提供便利。下一步拟将该系统与港澳有关部门资源共享,就加强港澳流动渔船管理开展数据联网、完善船舶违法后续处理机制等深入合作,探索建立粤港澳流动渔船监管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