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老店结业 谁来保留“食在香港”背后的故事
中新社香港2月2日电 题:老店结业谁来保留“食在香港”背后的故事
中新社记者卢哲
“人们说‘食在香港’,香港人自称是美食的信徒,但多少人关注美食的故事呢?”2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举办的“广东饮食”研讨会上,学者吁关注香港餐厅老字号结业后传统饮食文化的未来。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张展鸿说,美国新奥尔良在飓风灾难过后,市面出现了许多菜谱书刊,“大部份都是当地家常菜的菜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意识到饮食的背后有族群的沟通、文化的传承。”
但对于香港传统饮食的发展,香港大学教授刘彦方直言自己是“悲观的”:“香港作为金融都会,经济也直接影响饮食”,他说,租金上涨及新界农用地的发展,对传统饮食制作、传统食材种植都有很大的影响:“希望这能引起重视,我们不仅需要瞭解食物背后的故事,更需要保留这些故事。”
1月29日,由于抵不住上涨的店租,以云吞面、广式粽子闻名的铜锣湾42年老店“利苑茶餐厅”黯然结业,营业最后一日,未开门就已有200多香港市民在门口排队,场面令餐厅老伙计唏嘘。
店主说,1971年老店开张的时候月租2000元(港币,下同),至三年前的租约是30万,现在要求加到60万,“没有办法了。”
实际上,近年因为房租结业的老字号远不止利苑一家,港岛筲箕湾45年的金记冰室、土瓜湾53年的白宫冰室、香港仔65年的谢记鱼蛋,均不敌租金纷纷落下卷帘门。有媒体用“多米诺骨牌式结业”来形容老店的消失,而不少香港市民只能赶在老店关门之前,大排长队“最后吃一次老港回忆”。
而那些暂时“撑住”的老店,有些转型进驻商场,但一碗云吞面只好飙至60元,店主叹“不企业化食肆无法生存”,还有租约将满的面店,则“正在担心被加租。”
美联工商铺行政总裁黄汉成表示,租金上扬,茶餐厅的小本生意必然不堪压力:“一碗粥的价钱,如何也不及一颗钻石,粥面要卖多少钱才能抵到租金?”
而刘彦方说,他最担心的,是老店结业之后手艺失传:“老店有基础,可以找过地再开,但是不少老板年纪大了,后人对着租金压力太大,往往就不再做了,他们手上的最传统的饮食手艺保不住,可惜了。”
张展鸿指,法国菜之所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法国人对饮食的精心维护。“香港人已经意识到有机的食材才能促进食物的持续发展,这是一点曙光,希望人们也思考传统饮食文化的持续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