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项研究称22%的急症病人被分错流
香港星岛日报图
中新网6月4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病人进入急症室会按紧急程度分流,但香港玛丽医院分析过200个到急症室求医、由不同年资护士分流的病人个案,发现有22%病人紧急程度被高估或者低估,其中紧急和半紧急病人最明显,专家建议修订有关分流指引。
现在香港的急症室分流制度会把求诊病人分类为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或非紧急,头三类有服务承诺,例如需要于30分钟内处理9成紧急病人,但次紧急病人没有相关指引。
最新《香港医学杂志》刊载一个有关急症室分流的研究,研究搜集200个病人数据,由三组护士作出分析,一组年资5至10年,另一组年资15至20年,第三组属于专家组护士,有超过20年急症室工作经验,并曾制定急症分流指引。
研究人员认为,最理想情况是所有组别护士都作出一致分流,但结果显示,整体准确率只有78%,分别有15%人和7%人,紧急程度被低估或者高估。例如专家组护士认为29人应分流至紧急类,而年资浅的护士认为30至32人应被分流至紧急类,而年资深的护士更认为只有21至23人应分流至紧急类。
研究认为现时分流服务指引的总评分者间可信性和有效性尚可接受,但第三、四病人的准确性只属于中等,又占了75%的求诊者,研究认为有需要就进一步修订第三和第四级别的分流指引。
【编辑:温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