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公布 香港特区政府如何派糖惠民生?
原标题:香港2017至2018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
特区政府如何派糖惠民生?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特区立法会宣读2017至2018年度财政预算案。陈茂波表示,希望通过“稳中求进”的公共财政政策,造福香港社会,同时确保开支增长适度,与财政承担能力相称。
据了解,这是本届特区政府任内最后一份财政预算案。特区政府如何派糖惠民生,民众怎样分享红利?这些问题都成为香港舆论关注的焦点。
保持稳健,增强抗险能力
根据本年度财政预算案,2016至2017年度盈余928亿元(港币,下同),财政储备在3月31日预计为9357亿元。由于本年度的盈余高于预期,陈茂波表示,将以前瞻方式善用当中的610亿元盈余,推进安老、体育、科技以及青年发展等工作。
谈及政府的“公共财政理念”,陈茂波认为,尽管香港财政政策一向强调的是“量入为出”,但并不是要求为每年收支扣上“紧箍罩”,在具体执行中当以“应使则使”为原则注入许多惠民措施。特区政府必须适度有为、目光远大及善用财政资源,为香港的未来持续投资,提升竞争力。
当被问到为何今年的盈余较高但税务和短期纾缓措施涉及金额却有所减少时,陈茂波指出,虽然今年的盈余较多,但不能因为一年的高额盈余而轻易大幅减税。香港税基狭窄,而且政府收入来源集中。作为一个小而开放的经济体,香港的经济表现容易受环球经济波动影响,倘若外围经济环境突然恶化或波动,政府收入将直接受到冲击,因此要做好平衡分配。
另外,陈茂波也提到,香港下一年度基本工程开支为868亿元,预计2020年工程高峰期将现赤字,所以恳切呼吁立法会议员以整体利益为重,在审议有关拨款申请时不要拉布,让这些民生工程可以早日上马,同时避免因拉布而造成工程量大幅波动。
扶弱助贫,惠及中产人士
“政府财政取之于民,也必须用之于民。”陈茂波表示,未来一年特区政府将继续“以人为本”施政,按缓急先后将资金用得其所,在各项措施的成效和政府财政承担能力之间取得平衡,循序渐进,持续改善民生。
按照方案,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将推出351亿元的惠民措施及税务措施,既扶贫助弱,也力促惠及中产人士。
在扶贫助弱方面,新一年度的预算案将为相关人士在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高龄津贴(长者津贴)、长生津方面额外多发放1个月津贴(香港俗称“双粮”),共涉及约36亿元。而鼓励就业交通津贴(交津)及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低津)亦有“双粮”。
在其他安老的新措施方面,特区政府增拨了2.5亿元,加强对长者的照顾。据悉,其中3100万元用于增加149个资助安老宿位及25个长者日间护理服务名额;3600万元用作改善7间现有合约院舍的资助宿位及提高长者日间护理服务从业者的素质。
而对于中产阶层来说,特区政府继2008至2009年度后再次提高税收起征点,将现行薪俸税的起征点由4万元提升至4.5万元,130万名纳税人因此减轻税收负担。以一名年薪38万元的单身人士为例,新措施下每年缴税由近3万元降至7820元,节省2.15万元。
此外,特区政府将推出系列一次性减税措施,包括宽减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宽减75%的利得税以及在未来推行5项常态的税务宽减等。其中,“宽减75%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维持上限达2万元”这项政策就将惠及全港184万名纳税人,政府收入将减少164亿元。
投资未来,鼓励创新科技
为持续推动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特区政府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出一系列“加码”措施,包括预留发展资金、成立创新、科技发展与“再工业化”委员会、邀请科创业界及学界人士参与等举措,协助统筹香港的创新及科技发展,推动香港“再工业化”的进程。
陈茂波在财政预算案中强调,在强化支柱产业的同时,须把握机遇,大力支持发展优势和新兴行业,让经济进一步多元发展。创新和科技正好可驱动香港“再工业化”,发展适合香港的高端制造业,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优质的就业机会。特区政府遂以前瞻方式善用610亿元盈余,当中会预留100亿元支持香港创科发展,继续推动香港创科产业,具体应用会交由创新及科技局处理。
另外,根据新的预算案,在贸易及物流方面,特区政府将继续与主要的贸易投资伙伴开拓更广阔的自由经济市场,强化香港作为区内投资、金融和物流枢纽的地位;在航运业方面,特区政府将研究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加强以不同方式连接香港及珠三角地区;在金融方面,未来特区政府将通过发行不同种类债券、加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资金双向流通、改革上市监管制度等措施,继续发展香港成为亚洲的资产管理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记者 柴逸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