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周梅森香港书展谈《人民的名义》:文学要真实面对现实

2017年07月24日 15: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香港7月23日电(龚琬茹、丁梓懿)中国当代作家、《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日前在港出席第28届香港书展举办的读者交流见面会,并与在场听众分享了该作品的创作历程和文学思考。

  文学的胜利在于真实地面对社会现实

  有观点认为《人民的名义》是“电视剧的胜利”,对此,周梅森表示,这部作品实际上是“文学的胜利”,首先,电视剧是来源于文学的母本;其次,没有8年之久的文学思索,不会有这部作品。

  《人民的名义》是周梅森对中国当代老百姓生活形态的思索和表现,较为真实地描写了过去避而不谈的官场生态。这部在海内外均赞誉颇高的反腐现实主义作品,目前在内地六家视频网站的播出量依然保持在每天数千万的水平,读者和观众称其是“不注水”的良心之作。

  据周梅森介绍,相关大数据平台显示,《人民的名义》播出结束一个月内,全国各媒体报道评论量达170余万篇,迄今已达200余万篇,微博的传播量达2.1亿。

  “如果我们的作品不能面对一个真实的社会现实,读者和观众就很难喜欢这样的作品。《人民的名义》这部作品的出现也是政治开明和社会进步的体现。”周梅森说。

  “作家应该是思想家,长篇小说应该有巨大的社会思考量。”周梅森说,用文学反映社会现实,是作家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体现。

  富有理想色彩的人物设定,是一批年轻人的写照

  周梅森说,《人民的名义》不仅普及了中国的社会形态,成为很多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窗口,更是得到了广大青年朋友的支持和追捧。

  有人质疑,现实中到底存不存在剧中“侯亮平”那样的正面人物?周梅森表示,侯亮平这个角色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因为文学需要有理想之光,但是这个人物的塑造依然具有现实依据。

  “我所谈的问题,是在肯定改革开放成就的前提下。这是我的基本立场。”周梅森说,中国现在一批“侯亮平式”的年轻正义的检察官在逐渐崛起。年轻人有自己的法治意识,所以侯亮平的塑造是有生活依据的。

  周梅森表示,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是正直的力量与理想的力量并存。

  追上时代和生活,以文学之力影响现实

  “文学艺术家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应该在场,应该紧跑几步,追上时代,追上生活。”周梅森坦言,因为作品足够贴近生活,所以受到欢迎。《人民的名义》小说于电视剧开播前起售,初时销量平平,可是在卫视首播后,翌日小说即脱销。

  据统计,《人民的名义》播出时间内,影响人次高达3亿,最高时接近6亿。

  周梅森说,《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填平社会代沟”的作品,是人民选择了《人民的名义》。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观众,尊重我们的读者,“这奖那奖,不如人民的夸奖;这碑那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对于众多观众和读者持续关注的续集问题,周梅森肯定地表示,目前没有《人民的名义》第二部的创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产生,应该是成熟的思索与积累的集合体,不会一蹴而就。

【编辑:唐云云】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