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秋文化传承“从娃娃开始”
澳门
中秋文化传承“从娃娃开始”
据新华社澳门电 (记者王晨曦)“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中秋节前,从澳门教业中学的新口岸小学部教室里,传出阵阵学生们集体朗诵戴复古《中秋》的声音。这是四年级的同学们在进行迎中秋诗歌朗诵。
集体朗诵后,同学们走上讲台,抑扬顿挫地诵出一首首与中秋有关的古诗词,有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李商隐的《嫦娥》、李峤的《中秋月二首·其二》等。
每逢中秋佳节,教业中学的老师在课堂上都会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们传授传统中华文化。高年级的同学们进行诗歌朗诵、古文赏析,低年级的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们则在美术课上制作兔子灯笼,在课间餐吃月饼。
据教业中学新口岸小幼部副主任马泽伟介绍,学校有关中秋节的课程活动都有来自澳门教育发展基金的支持,不少其他中小学校也有类似的课程活动。
据澳门特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局长梁励介绍,特区政府一直重视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通过系列政策和措施,致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澳门《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将中华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的总目标之一,提出要培养学生“能以中华文化为主流,认识、尊重澳门文化的特色,包括历史、地理、经济等多元文化的共存,并培养其世界观”。
例如教材方面,小学《品德与公民》教材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春节、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及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特色文化等相关的内容。未来,教育暨青年局还将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编写《中文》和《历史》教材。
此外,教育暨青年局还通过教育发展基金,在“学校发展计划”中设立资助专项,鼓励学校结合中华传统和历史文化相关内容,按学校特色组织和举办培训、体验、参观及考察活动,以丰富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况的认知,加深其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正是“从娃娃开始”的文化教育和传承,让澳门的中秋节氛围格外浓厚。不少市民在节日当晚都会外出赏月、看兔子灯。
“我从小就是吃着月饼、玩着兔子灯过中秋节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让节日过得更加有意义。”马泽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