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新检测方法助青光眼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中新网10月23日电 据《香港商报》报道,青光眼是全球致盲主要眼疾之一,但患者初期视力通常不会出现任何异常。近年有研究发现,患者的视网膜神经其实在初期已经出现变化,因此香港理工大学团队研发一个对比患者在看不同画面的视网膜神经元检测方案,能够比传统检测早至少3至4年发现视网膜异常,可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及预防青光眼恶化。
据报道,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副教授陈浩龙讲述,青光眼的风险因素包括高眼压、深近视、以及家族中有人罹患青光眼。一般诊断青光眼的标准临床测试为视野测试,然而,此项测试在患者丧失约25%视网膜神经元后,才能有效测量出变化。其后有研究发明了一种可诊断青光眼的光谱域光学相不断层扫描,通过测量视网膜组织的厚度,但结构厚度变化仍难以准确测量出神经元丧失的情况,因此也无法在青光眼最初期侦察到变化。
陈浩龙表示,早在19世纪已有研究发现当视网膜神经受损,会影响对不同亮度和对比度画面的反应,但一直没有人想到可用于检测青光眼。理大研发了一个名为多焦视网膜电生理图(mfERG)检测方案,通过检测内视网膜层神经对不同画面的反应,能够提早侦测到内视网膜层神经已出现的早期损害,并从而协助医务人员及早发现该人士属青光眼初期患者,可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挽救视力。陈浩龙又称,目前准确度超九成。
由创新科技署举办的“创新科技月2018”已由10月20日开始,其中重点活动“创新科技嘉年华2018”将于11月3日至11日于香港科学园举行,香港本地大学、特区政府部门、科技机构等会展出其发明与科研成果,包括上文介绍的早期青光眼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