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造业议会建议在屯门建首个预制组件工场
中新网12月3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为应对工程时间、成本上升及人手等问题,香港特区政府及建筑业探讨增加使用预制组件,但目前香港并没有工场生产混凝土预制组件。建造业议会早前完成的首份可行性报告称,建议在屯门第40区兴建香港首个预制组件工场,选址有陆路及海路运输配套,也靠近原材料来源地,如可全面投产,可满足未来5年,香港62%的预制组件需求。
据报道,以预制组件兴建房屋在香港不是新鲜事,如在所有公屋项目中,已有使用混凝土预制组件作外墙、楼板、楼梯或浴室等不同组件,而也有过半数私人楼宇工程有使用半预制组件。不过,目前在香港并没有混凝土预制组件工场。建造业议会报告引述顾问认为,如在香港生产预制组件,可降低体积较大组件的运输成本,有利质量控制及监督,也节省测试及监督人员的长途奔波,同时可提高本地劳工技术水平及发展本地预制建筑行业。
为进一步了解在香港设立预制组件工场的选址可行性,报告选取了新加坡及日本的数个工场作为参考个案,并列出工场所需的数项“基准”,包括占地面积不少于1.9万平方米,楼面面积不少于2.8万平方米,年产量高于21万吨等。此外,顾问又根据规划署的工业用地研究报告,列出全港23个潜在的工业用地,作为潜在的工场选址。
向业界收集意见后,顾问称工场应需符合靠近原材料来源的内地,也需拥有道路基础设施及邻近海上运输路线等三大原则,以便运输原材料及制成品。最后,顾问发现只有元朗、屯门及粉岭/上水区内的选址合乎首项条件,而粉岭/上水的选址却已有计划兴建公营房屋,同时也有交通拥堵问题,因此将其排除。最后顾问认为屯门工业区内的选址离码头设施只有1米,因此成为最终的选址。
而在区内,顾问也曾仔细研究屯门第40区,或是一些港口后勤地带较适合,最后就认为在交通状况而言,位于屯门至赤鱲角连接线收费广场以东的第40区一带,最为理想。
报告还提及,未来5年预计香港将供应九97200公营单位,及96700个私营单位,预计预制组件需求达到2680万吨,预计香港工场每年可生产331650公吨的工场,可满足5年内62%的预制组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