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20年:智库人士解析20年澳门经济史
中新社澳门11月29日电 题:智库人士解析20年澳门经济史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龙土有
近一年来,澳门经济承受着下行压力,尤其中小企业面临不少困难。近日,担任议员职务的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在立法会建言——加大公共投资、引入国际投资者,加快世界休闲旅游中心建设。
作为澳门大学策略及规划办公室主任,柳智毅日前在位于横琴的澳大办公楼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以过去二十年积累,澳门有底气应对当前经济不景气。
作为民间智库,澳门经济学会每月向社会发布本地经济景气指数。柳智毅坦言,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了内地宏观经济走势,来澳内地旅客消费意愿、消费力也明显下降。作为一个微型经济体,澳门更容易受到外围环境影响。但他乐观看前景:天要下雨,我们没办法控制;但20年来澳门累积较丰厚财政储备,同时,中央批予澳门依法管理的85平方公里海域、填海新城建设、旧城区都市更新等均需加大公共投资,“光是基础建设,未来几年就做不完”。
关于回归20年变迁,柳智毅常讲,回望历史才能够珍惜当下。回归前,澳门连续4年经济负增长,社会治安、营商环境、社会民生都非常糟糕,失业率曾高达6.4%。回归初期还是相当困难,就算2002年赌牌开放,博彩企业也不敢贸然增加投资。隔年SARS(非典)事件过后,中央政府试点实施个人游政策以纾解港澳经济面临的压力;此后,伴随国家宏观经济迅速发展,澳门经济出现了井喷式发展。
20年前,澳葡政府转移到澳门特区政府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手上的财政仅20多亿(澳门元,下同);如今,本地财政储备与外汇储备加起来已逾7000亿。
回归这20年,确实是澳门开埠四五百年来最辉煌时期。柳智毅说,第一个十年,我们打基础、搞建设,非常艰苦;第二个十年,在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上,特区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福利和保障,持续改善民生。
柳智毅说,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将经济发展成果用于增进民生福祉,是澳门特色“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一个核心理念。他估算了自己过去十年领取的各项社会福利,包括现金分享、中央公积金、退还的职业税、电费补贴、豁免的房产税等,每年可达3万多元。当中还没算上特区政府给每个学龄孩子免除的学费、书簿津贴发放等。以2019年为例,澳门的长者(65岁以上的居民)每年各项福利更达7万元以上。
种种福利是回归之前所没有的。他指出,只有稳定的政制,才会有安定、安全的环境,才能吸引外部投资,经济也才会获得蓬勃发展;经济有了发展,特区政府财政才能不断积累,民生福利才能获得持续改善。简单说,没有“一国两制”的特殊优势、中央政府的支持,不会有澳门今天的成就。
采访中,柳智毅特别谈到,去年习近平主席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提出四点希望,第一点就是“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他表示,澳门有独特优势、发展潜力大。例如,作为中葡商贸平台,澳门可增进民企、商贸人士联系及民间交流,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投、融资服务。本地归侨、侨眷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国际化人脉和社会网络优势、并涉多种行业和专业领域,有利于从民心相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发挥作用。
澳门已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柳智毅表示,当前经济虽有下行压力,但本地失业率长期维持在超低水平,而且特区政府及时为中小企业舒缓经营压力,基本面还是比较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一项报告也乐观预期,澳门经济在中期以内将以旅游业和持续的多元政策带动较稳定而健康的增长。
今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澳门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并提供新的机遇。柳智毅表示,有了明确蓝图,以大湾区为一个整体,各个城市在功能定位上错位发展、协调配合,沿着这个思路去走,努力去做,澳门前景肯定更美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