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20年海域变迁展现“一国两制”制度优势
中新网广州12月20日电(索有为 罗茜)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谢素美12月20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年来澳门陆域、海域、海岸线的动态发展和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展现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
据谢素美介绍,澳门回归前就已在澳门绘制的“澳门港口图”范围内开展有实质内容的管理活动。澳门回归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5号(1999年12月20日)明确“澳门特别行政区维持澳门原有的习惯水域管理范围不变”,但未明确“原有的习惯水域管理范围”的具体范围和坐标。澳门回归后,在“澳门原有的习惯水域管理范围”的具体范围不明确的情况下,粤澳双方在环澳门水域均开展了一系列涉海开发与管理活动,形成了某些管理的习惯做法和共管默契,有力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谢素美作为研究院核心技术骨干,完成明确澳门习惯水域管理范围、《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利用与发展中长期规划(2016-2036)》、澳门海岸线勘定等研究工作。
据谢素美介绍,由于澳门地少人多,为满足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澳门不断通过向海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满足澳门市民生产生活需要,中央政府给予了多项政策支持,促使澳门向海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
1999年至2015年间,在珠澳跨境工业区、澳门新城区、港珠澳大桥等多个项目的用海方面,中央均给予澳门重要支持,为澳门借力制度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经济优势发挥海域优势、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填海范围的不断拓展,氹仔岛和路环岛两个历史上曾经彼此分割的小岛于2003年起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2014年的填海区域主要分布在路氹填海区和澳门半岛南部;2015年,为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将澳门海域面积明确为85km2,不但为促进澳门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澳门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拓展了新空间,也为澳门积极建设“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注入了新动力,而且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创造了新的条件,极大地丰富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内容。2018年形成的澳门新城区A区和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澳门口岸管理区的填海面积分别为1.4km2和0.7km2。
根据澳门地图绘制暨地籍局的公开资料,澳门回归20年来,陆域面积从1999年的23.8km2拓展至2018年的32.9km2;海域范围的文字表述从1999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维持澳门原有的习惯水域管理范围不变”(国务院令第275号)调整为2015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面积明确为85平方公里”(国务院令第665号);海岸线从1999年的37.5km增加至2018年的76.7km。(完)
- 专题:澳门回归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