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4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路政署完成港珠澳大桥的环境影响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在采取若干适当的缓解措施后,工程的所有项目符合《环境影响评估条例》下的规定,包括噪音、空气等项目,将会因应情况作出特别措施,例如在5、6月白海豚繁殖高峰期,将暂停进入石层的钻孔桩的打桩工程,以免干扰海豚的声波。
大桥的香港工程管理处总工程师卜国明表示,有关单位十分关注工程对环境生态、文物,以及东涌居民的生活质素的影响,评估过程相当全面及科学化。
卜国明表示,兴建大桥可以大幅减省香港与珠三角西岸,以至广东省西部、广西等地的陆路客货运的成本和时间。屯门至赤腊角连接路连同屯门西绕道,可以提供直接的通道,连接深圳湾口岸、新界西北、香港国际机场和北大屿山,提供除北大屿山公路外,往机场的替代道路。
整项工程预计在2015至2016年落成,届时由葵涌至珠海,可由现时约3小时,缩短至约1小时;由香港机场至深圳湾口岸,则由现时约35分钟,缩短至约20分钟。
环评报告涵盖位于机场岛东北水域的人工岛,面积约130公顷,作为香港口岸;全长12公里、以高架桥形式兴建的香港接线,以及全长9公里、连接屯门至香港口岸、机场与北大屿山的屯门至赤腊角连接路。
卜国明说,在选址方面,经过顾问勘测研究和参考公众的意见,香港口岸选在机场岛东北水域兴建,原因是推荐方案相对其他方案,包括机场岛西面水域、散石湾、机场岛内、东涌湾及大蚝方案,对水质、海洋生态和环境所构成的影响较少,例如减低对珠江口的泄洪、纳潮功能的威胁;减少干扰沙洲及大屿山以西之间的中华白海豚游弋区等。
在机场岛东北水域填海兴建人工岛,可与屯门至赤腊角连接路陆点合并,减少两项工程分开填海所需挖掘的海床淤泥,以及缩短需建造的海堤。
香港接线的模式,是考虑过东涌居民对观景山至香港口岸,对景观的影响关注,故此把原设计的海面高架桥,改为兴建隧道加地面道路;鉴于沙螺湾居民对景观的忧虑,沙螺湾附近海面的高架桥,选用较长的桥跨。
东涌居民特别关注工程产生的空气和噪音污染,卜国明表示,环评研究模拟珠三角和香港所有空气污染源,包括发电厂、机场、轮船和汽车的排放,运用超级计算机,根据法例以完工期后15年内最差的一年估算,研究结果显示在2031年,该区的空气指标,例如二氧化氮浓度,是在法例管制标准以下。
卜国明说,香港口岸与东涌民居有2公里的距离,相等于中环至佐敦,而香港接线也有超过700米距离,正好提供了足够的缓冲。经详细评估,所产生的空气及噪音的影响在环评要求以内。
谈到市民十分关心的中华白海豚时,卜国明强调,施工期间实施海豚监测计划,包括定期检查隔泥幕及监测隔泥幕以内的水域。他表示,将采取纾缓措施,尽量减低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包括弃用撞击式等打桩方法,转用较低噪音的钻孔桩打桩方式;采取隔音措施,避免噪音经由疏浚及填海趸船,传入海中,减少干扰海豚的听觉。
有关单位还设立海豚管制区,如在区内发现海豚,便暂停工程;实施工程船只的速度管制,以及工程船只只可在指定航线航行,尽量减少对海豚的骚扰。工程竣工后,将在大小磨刀洲设立海岸公园,以加强对中华白海豚及海洋生态的保育。
屯门至赤腊角连接路的兴建模式,将采用盾构隧道的建造方法,相对使用沉箱隧道,可减少挖掘淤泥以减低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以及对龙鼓水道频繁的海上交通的影响较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