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势引起激辩 用“预防外交”还治其人之身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际新闻

南海局势引起激辩 用“预防外交”还治其人之身

2010年08月09日 11:43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关于中美两国最高外交官在河内就南海局势进行的激烈辩论,以及之后的连锁外交和军事反应,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几个月前,由于中国将南海宣示为国家核心利益,改变了原有的外交立场,美国不得不做出平衡性的外交宣示,以避免地区稳定局势被破坏。是中国首先挑起了南海争端,美国的行为和黄海军演以及中美关系当中的其他一切问题都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主动预防罢了。

  相信这套解释或者说积极推销这套解释的显然不是中国人,但也不全是美国人或者是越南人,还包括不少在南海问题上处于旁观者地位的其他国家外交官或智库人员。这套解释距离基本事实有多远其实并不重要,不管中国干了什么或者没干什么,反正别人总有的说。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当前中国说服其他国家接受我们的“和平崛起”理论正在变得越来越难,其他国家针对中国崛起相对于和平的另一种可能性所采取的预防行动至少是预防主张越来越多,“围堵”中国的调门越来越高。

  当然,这一切并不是在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在河内发表了一番颇具戏剧性的言论之后才开始出现的。早在中国提出“和平崛起”概念之初,就有颇多外部人士怀疑其可行性。尽管林林总总的怀疑从未停止,但是在最初若干年中对“和平崛起”的否定性观点并没有成为世界大国和中国周边与中国打交道的主流。这是因为当时许多人怀疑的不是中国是否会保持和平,却是中国能否真的崛起。

  只不过时过境迁,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相对于美国的左支右拙,中国则显得一路顺风顺水,已经很少有人还会怀疑中国崛起的可能性了。如今中国人再用“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广袤而贫困的西部地区等待开发,根本没有力量威胁别人”云云和别人论理已经没什么说服力了。

  一则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是任何人都看得到的事实,二则这套说辞本来就存在着巨大的逻辑问题:它只说明了中国或许没有打破旧秩序的力量,而且还只是暂时没有,和中国是否具有改变秩序的意图毫无关系。用这套理论证明中国的和平崛起,很多情况下不但不能取信于人,反而会使别人加倍怀疑中国的动机。

  这一逻辑困境使得不论中国是否在维护自己利益方面采取了更多还是更少的动作,都会强化他者针对中国采取预防性外交行动乃至军事部署的心理动机。归根结底,相信别人的善意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这原本就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常识。在许多中国周边国家看来,逻辑可能是这样的:如果中国心存恶意,提前作出防范无疑是正确的,而如果中国的确心地善良,就不应该对别人的预防性活动有所不满。因此,无论怎样,都应该针对中国的“崛起”构建外交-军事防疫地带。

  当然,还要看到有人就是要试图利用中国的“韬光养晦”趁火打劫,中国不是“和平崛起”吗?那好,赶紧派人派船把能占的全占了,在中国周边海域来一次跑马圈地。中国要是嘀咕两句,就大喊大叫“中国要打人啦!崛起就不和平啦!”之类之类的。

  这种周边国家的群体心理使中国陷入了另外一个两难困境。中国若是对试图遏制自己的预防行动有所反制,就会坐实了别人对中国不打算和平崛起的指控;若是无动于衷,不但会造成实际利益损失,对推广“和平崛起”主张实际上也于事无补——民族国家本质上是自利和自我为中心的,这是绝大多数国家的自我认知,大家的行为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对于一个有力量却不愿意维护自己利益的国家,相信其善良本性比怀疑其邪恶动机要困难得多。

  在外界对中国采取“预防外交”的前提下,中国倒不防也给世界、给自己打打预防针: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全球连接性的增强,需要维护的外部利益越来越多。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当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外部利益需要照管时,除了进行更多的澄清和解释,该维护的就要去维护,该“出手”的也当然要出手。不必在这一点上责怪别人不理解我们,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服从国际政治基本规律和发扬传统外交智慧当中寻求更符合我们长短期利益的平衡。【作者】叶海林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晓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