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背后“小事”:2010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花絮——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际新闻

大奖背后“小事”:2010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花絮

2010年10月06日 22:1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诺贝尔化学奖6日授予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两名日本科学家。至此,今年诺贝尔三项自然科学奖项已颁发完毕。今天,我们抛开自然科学研究的晦涩艰深,来看看这些大奖背后有哪些有趣的“小事”。

  大奖项 小错误

  严谨的科学家也会犯“小错误”。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名科学家分享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公报发出后不久,曼彻斯特大学新闻官苏珊娜·罗斯就向媒体透露,公报中显示安德烈·海姆是教授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是博士,但实际上诺沃肖洛夫也已升任教授。诺贝尔委员会又一次“落伍”了。

  由于诺贝尔奖提名有“50年保密规则”,候选者不可能事先得知自己被提名,因此也不可能准备一份详细的“个人简历”提交诺贝尔委员会,这可能是他们的介绍屡出“小错”的原因之一。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也有类似错误。诺贝尔委员会官方消息称诺奖得主罗伯特·爱德华兹生于曼彻斯特,但爱德华兹创建和工作的伯恩霍尔生殖医学中心指出其出生地应为利兹。

  不只是出生地能弄错,名字都可能被弄错。根据音译,今年化学奖得主之一,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的名字最初被诺贝尔委员会和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为“根岸荣一”,甚至连他的祖国——日本一些媒体最初都没有发现这一错误,数小时后才为他“正名”。

  大荣誉 小遗憾

  85岁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终于”因创立体外受精技术而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高龄又体弱的他甚至未能发表获奖感言。

  而更加遗憾的是,与他一同创立该技术的英国科学家帕特里克·斯特普托没能等到这一天,他已于1988年去世。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回顾诺贝尔奖的历史,自然科学奖项经常颁发给垂垂老者。这是因为,保证获奖成就经得起时间考验,是诺贝尔奖的颁奖原则之一。

  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1978年让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但她的命运和这项尖端技术的命运,都需要时间考验。

  基础性研究成果由提出到被广泛认可,需要漫长的过程。此外,将奖项颁给取得让人们心服口服的成就的人,可以避免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逐奖心态。

  当然,要想获得诺奖,除了研究成果外,同样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还有科学家的健康状况。

  大人物 小故事

  石墨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制作它应该是绝对的高科技。而因此获奖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首次制成石墨烯的方法一点也不高科技——就是用胶带从石墨上粘下薄片,再反复用胶带粘贴和撕取,最终产生只有一层碳原子的石墨烯。铅笔的笔芯就是石墨,因此可以说,他们用“胶带”和“铅笔”夺得了诺贝尔奖。

  站在全球科技最前沿的这些“大人物”,未必是当年学习成绩最棒的“好学生”。就在诺沃肖洛夫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际,他的母校——莫斯科理工学院“不给面子”地将他并不出色的成绩单贴到了学校网站上:诺沃肖洛夫上学期间甚至连物理都曾经“有些吃力”,其他科目更是一大堆“B”,这位已定居英国的科学家大学时的英语成绩也不好,还曾经得过“C”。

  而他的老师、与他分享今年物理学奖的海姆当年的成绩就“很给面子”了,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英语得过几次“B”之外,其他科目几乎全部拿“A”。

  不过如此优秀的学生当年却曾被莫斯科另外一所大学拒之门外,海姆申请这所学校失败后,还曾在一家工厂做了8个月的机械工。现在,这所大学应该正为错失一位诺奖得主而后悔呢。(北京10月6日电 记者刘石磊)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