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际新闻

美"深度撞击"拍摄"哈特利2"号彗星特写图像(图)

2010年11月05日 07: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4日成功飞掠“哈特利2”号彗星,近距离拍摄彗星的罕见特写图像。
美国航天局实验室任务控制团队庆祝拍摄成功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美国“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4日成功飞掠“哈特利2”号彗星,并近距离拍摄了彗星的罕见特写图像。

  美国东部时间10时1分(北京时间22时1分)左右,“深度撞击”到达距离“哈特利2”号最近处,当时二者的距离约为700千米。大约10分钟后,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电视直播解说人员说,“已经联系上‘深度撞击’,一切都很好”。欢呼声随之在喷气推进实验室任务控制团队响起。

  “深度撞击”发回的数据显示,形似花生的“哈特利2”号表面喷射出有毒气体。“它过于活跃,虽小但充满生机,”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唐·约曼斯这样形容“哈特利2”号。

  当天的飞掠发生在距离地球约2100万千米处,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五次近距离拍摄彗星特写图片。

  此次飞掠实际上是“深度撞击”的额外任务。“深度撞击”2005年1月发射升空,曾于当年7月释放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美国航天局后来为“深度撞击”设定了新探测目标——一颗名为“波星”的彗星,但“波星”后来奇怪地从项目科学家的视野中消失了。他们猜测,“波星”可能发生了爆炸,裂解为很小的、已经无法探测到的碎片。不得已,美国航天局又安排“深度撞击”飞掠“哈特利2”号。

  事实上,自今年9月以来,“深度撞击”就像狗仔队一样盯着“哈特利2”号,并每5分钟拍摄一次图像。此次飞掠后,“深度撞击”也成为首个近距离造访两颗彗星的探测器。

  喷气推进实验室“深度撞击”项目经理蒂姆·拉尔森评价此次飞掠时说:“关于彗星及其生命周期仍存在很多未决问题,但(此前)每次我们靠近一颗彗星时获得的数据都非常少,这次是扩大我们(有关彗星)知识的好机会。”

  “哈特利2”号彗星是一个短周期彗星,1986年由天文学家马尔科姆·哈特利发现,其直径约为1.2千米至1.6千米,每6.47年绕太阳一周。专家认为,这颗彗星之前的轨道可能靠近木星,后来可能是受到撞击等原因,其运行轨道逐渐靠近太阳。

  彗星是银河系45亿年前形成时留下的覆冰残留物,研究彗星可以帮助科学家获得有关地球及其他行星形成和演化的线索。(记者 任海军)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湘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