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30日电 前不久,联合国人口基金发表《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印度的人口在2050年将增至16.14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对此,美国《外交学者》刊文称,印度,正面临人口暴增的威胁。
29岁的阿莎住在新德里繁忙的诺伊达郊区,她在接受结扎手术前并未告知丈夫,她知道先生和家人绝不会同意,但两人目前光养育三个孩子就已十分艰难,她不明白为何家人还希望再有另一个孩子。
阿莎来自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这里的总人口已突破1.9亿,整体生育率为3.8,反映出印度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种种问题,这里的居民大都不支持“拒生孩子”的想法。除了高生育率,北方邦婴儿夭折比例也高得令人忧心,达到0.67%(是马尔代夫的两倍、美国的十倍),就是这项数据让许多民众都和阿莎的家族一样,要生更多孩子防范夭折。
印度人口基金会执行长穆特雷加指出,“这是家庭计划的最大阻力,也是推广小家庭的最大障碍”。卫生部长阿扎德似乎决心致力改革,以让国家在延宕多时后,终于在近几个月开始关心人口引发的挑战。
首先,印度总人口占全球17%,控制人口增长面临着庞大而又繁杂的工作,再加上多年来民众对人口及家庭计划的观感转变,让形势更为复杂。
从1951年至2001年间,印度人口从3.6亿增至10.2亿;但90年代的后自由化时期,在逐渐稳定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劳动力的增加及年轻人口成为一大优势。而真实情况却介乎两者之间。专家认为,必须迫切管理这项宝贵“资源”,否则会将人口优势变成人口灾难。
印度目前人口已突破12亿,仅次于中国,但依据美国人口普查局预估,印度人口数将于2025年超越中国。印度要想改变现状困难重重,在2000年的全国人口政策中制定的2045年人口稳定目标,成为几乎无法达到的“彼岸”。
在近期召开的印度人口会议上,阿扎德将政策目标期限推迟至2070年,但若现有形势得不到改变,届时印度将突破17亿人。
人口问题之所以迟迟未得到有效的治理,缺乏政治意志是一大原因。印度政府在70年代的“家庭计划”中,曾实施强制结扎,以致引发严重的政治后果。穆特雷加表示,“此后民众便对家庭计划抱有质疑、误解及负面印象,我们必须让人们理解,一切并非强制进行,还有多种暂时性的方式”。
不过“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拉贾则较为乐观。他提到,虽然许多人主张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例如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印度至今的人口政策仍旧“开放”,拉贾指出,以卡拉拉邦为例,不需强迫手段,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从1979年至1991年间,中国整体生育率自2.8降至2.0,卡拉拉邦在同期则从3.0减至1.8,坦米尔纳德邦的变化更显著,生育率自3.5下滑至2.2。
尽管坦米尔纳德邦和印度其它地区一样,都深受婴儿夭折率高及重男轻女观念所害,但当地社会态度正在发生改变,从女性教育、粮食供应、营养均衡、卫生及制度途径着手。不过阿扎德提到,虽然印度全国共有14个邦的生育率呈下滑趋势,但北部及中部的整体生育率仍居高不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比哈邦官方医师表示,地方政府仍看重结扎目标的实现。穆特雷加则表示,“印度中央政府的政策思维已经更新,但尚未渗透至地方政府,并且地方治理及服务质量又难言满意,才导致成效无法如人们的预期那样。”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