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日本“少壮派”走上前台 对华外交出现两个误判

2011年01月05日 09:1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本菅直人内阁的“少壮派”官员,大都是二战后出生的新生代。他们对中日关系(稳步推进的)来之不易没有深刻体会,对中日领导人过去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智慧依然有生命力没有认识,因此做出了轻率唐突的举动。——中国前副外长、前驻日大使徐敦信
徐敦信:中国前任副外长、前驻日大使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国前副外长、前驻日大使徐敦信:

  写在前面

  回首2010年的中日关系,似乎可用两句话概括:高开低走,风云突变。所谓“高开”,是指鸠山由纪夫掌权的2010年前半年,延续2009年的趋势,中日关系在“高位”运行。2009年9月,鸠山就任首相、10月即访华,具有象征意义。特别是他在对外关系上,努力修正自民党时代过于依赖美国的做法,表现出更重视亚洲的倾向。

  去年6月菅直人上任之初,人们对中日关系还相当看好。特别是8月15日日本战败日,菅直人内阁成员没有一人参拜靖国神社。菅直人内阁在“历史问题”上与自民党做了切割,但在某些“现实问题”上却比自民党时期走得更远。

  去年9月,菅直人内阁对钓鱼岛事件的处理,其效应就像山崩海啸一样,具有震撼性。12月17日,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正式出台,此前两周,日美还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这次军演与《防卫计划大纲》前后呼应,其剑指何方,答案也很清楚。

  从事了近半个世纪对日外交的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日大使徐敦信认为,2010年中日关系出人意料的变化再次证明:中日两个东亚大国要真正走上全面、深入、可持续地友好合作的康庄大道,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他对2010年中日关系的定义是:“前进中出现较大起伏,两国关系受到严重冲击”。

  徐敦信特别强调,回顾一年来的中日关系,钓鱼岛事件是焦点,但并非两国关系的全貌。日本的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34.5%,超过1387亿美元,为两国半年双边贸易额最高纪录。

  文、图/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李明波

  日美关系“矫枉过正”

  民主党外交四处受挫

  2010年9月,中日“撞船事件”是一个分水岭,导致中日关系倒退。

  日政坛“改朝换代”

  为中日变冷埋伏笔

  从事了近半个世纪对日外交的徐敦信告诉本报记者,如果要真正了解目前日本政局的变化,就必须重新回顾2009年夏秋之际日本政局的更替。在他看来,民主党取代自民党上台执政,是日本战后真正意义上的“改朝换代”,“改朝换代就意味着日本内政外交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现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的徐敦信表示,就外交政策而言,日本民主党政府并没有完全推翻自民党的政策,而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与创新。比如强调日美关系紧密与对等、外交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等。

  在徐敦信看来,鸠山在首相宝座上呆了不到1年就被迫辞职,很大因素是新政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最终“里外不是人”的鸠山首相只能辞职。

  徐敦信指出,接替鸠山的菅直人在内阁班子上做了重大调整,日本政坛的新生代和少壮派们纷纷走上前台,掌握了日本的党政要津,其中以48岁的外相前原诚司为代表,而民主党内的“鸠山派”和“小泽派”只能靠边站。徐敦信相信,日本政坛在2010年年中的“大换血”,也为下半年中日关系变冷埋下伏笔。

  推行“悦美”外交

  陷入“四面楚歌”

  2010年下半年以来,除了中日关系外,日俄关系又因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争端而恶化。从来没有执政经验的民主党政权,由于缺少外交经验而陷入“四面楚歌”。

  对日美关系2010年上半年的低谷,徐敦信的看法较客观。他认为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是历史因素形成的,他理解日美关系的重要性。不过他强调指出,时代不同了,日本的外交也应该与时俱进。

  在徐敦信看来,鸠山因得罪美国而下台,接替他的菅直人吸取了教训,但在日美关系上却“矫枉过正”,将改善日美关系当成了日本外交的头等大事,在钓鱼岛非法扣押中国渔民事件、朝鲜半岛危机、修改新防卫大纲等事件中处处取悦美国。

  徐敦信说,据悉日本国内也有批评声音,认为菅直人不惜以牺牲与其它国家的关系而强调日美关系。他认为,小泉当年的“脱亚随美”外交可以说是前车之鉴。

  对话专家

  我不赞同用简单的“两分法”或贴标签的方法划分鸽派、鹰派。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人是会变的。

  展望

  对中日关系不悲观

  不赞成“鹰派、鸽派”

  广州日报:评论认为,菅直人内阁的对华外交已经被以外相前原诚司为代表的“鹰派”主导,中日关系可能被逆转为对抗关系。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徐敦信:我首先想说的是,在国际关系中,我不赞同用简单的“两分法”或贴标签的方法划分鸽派、鹰派。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人是会变的。用一时一事的言行为一个政治家定性不可能。

  以我经历的中日关系为例,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某个日本政治家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但是在另外一些事情上,他又做了有利于中日关系的事情,这样的事例并不罕见。

  菅直人内阁的“少壮派”官员,大都是二战后出生的新生代。对这些一步登天的年轻官员来说,精力旺盛总想有所作为。但这些人没有什么经验,原来就是普通的国会议员,现在平步青云做了内阁部长。他们对中日关系来之不易没有深刻体会,对中日领导人过去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智慧依然有生命力没有认识,因此做出了轻率唐突的举动。

  可以说,一些年轻的政治家,由于对于中日关系历史缺乏深刻的理解,一时有些不当言行不足为怪。我们不妨将眼光放长一点,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足够的经验教训让他们妥善处理中日关系。

  我对中日关系的未来还是“谨慎乐观”,并不感到悲观。即使出现第二个小泉,也是过渡的、暂时的。我曾讲过,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就包含不应因政权变动而受影响。

  为什么我对中日关系“谨慎乐观”,根本问题在于,任何一个政治家都必须要考虑国家的利益。日本今天的利益所在决定他不可能跟中国闹僵。

  我认为日方有两个误判:

  第一就是误认为中方可能改变上述既定方针;第二个误判是认为中国今年外交处境不利

  幕后

  菅直人内阁误判形势

  误判责任在日本方面

  广州日报:有日本媒体透露说,自民党和民主党在政权交接的时候,自民党在日美关系、日中关系的一些内部协议故意没有向民主党交代?

  徐敦信:这仅仅是一些日本人的推测。就中日关系而言,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不存在秘密协议。

  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早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就有的问题。双方老一代领导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不应因这个问题影响到邦交正常化,可以将这个问题放一放,以后再说。

  我认为日方有两个误判:

  第一就是误认为中方可能改变上述(将钓鱼岛问题放一放,以后再说)的既定方针。

  第二个误判是认为中国今年外交处境不利,中国在南海、黄海都“有事”,趁机在钓鱼岛问题上发难,中国可能无可奈何,美国人也会高兴。但中国绝不会吞下苦果,特别在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上。

  去年9月钓鱼岛事件有诸多原因,但最关键的一点是政治互信的缺失导致菅直人内阁误判形势,进而导致行动的升级和出格,责任在日本方面,非法扣押中国渔民,甚至要按日本国内法处置中国渔民,这些都是出格行为,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民主党上台后为了有别于自民党,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上强调“政治家主导”,这自然会影响到日本外务官员积极性的发挥。在中日关系陷入低谷时,他们处于旁观者的地位,可能就不愿意发表意见。

  2010年中日关系出人意料的变化再次证明:中日这两个东亚大国要真正走上全面、深入、可持续地友好合作的健康大道,不仅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帆风顺。

  我认为2010年中日关系可以这样概括:“前进中出现较大起伏,两国关系受到严重冲击”。

  我想再过十年,日本制定这份新防卫大纲的人,一定会为今天的行为脸红。历史将证明,他们今天的判断是误判。

  剖析

  日本修改防卫大纲

  敌视中国苗头不好

  广州日报:日本刚通过防卫省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并确定了未来5年日本中期防御力整备计划,明确提出“应对中国加强防御”的内容。您认为这会对中日关系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徐敦信:日本的防卫重点由当年北方的苏联,变成了西南方的中国。这种思维的根子是“中国威胁论”,是对中国的不信任。我看这是很不好的苗头。

  日本政治家以前说现实的威胁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是意图,二是能力。从意图看,中国并没有威胁日本的意图。中国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是国策、既定方针;从能力上看,中国国防过去的欠债实在太多,一直到现在我们比美国还差得很远,人均防卫开支比日本也要少,中国的国防开支并不过分。对此,我希望日本人能够实事求是。

  今年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开始。我想再过十年,日本制定这份新防卫计划大纲的人,一定会为今天的判断感到脸红。历史将证明,他们是误判。日本对华不信任感是可悲的,本来不是敌人、对手,你非要说成是敌人,是对手,这是非常不慎重,非常不严肃的。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湘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