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关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北部山区暴雨引发泥石流和洪水等灾害的最新情况。根据官方对外发布的信息,目前暴雨引发的山洪和泥石流已经造成600多人死亡,另外有大约1.4万人被迫离开家园。与此同时,巴西政府也不断加大救援行动的力度。而随着救援工作的紧张进行,受灾地区接下来的重建工作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这场巴西历史上山区暴雨造成的最大灾难,巴西政府将如何应对?接下来我们来连线本台驻巴西记者衣露霞。衣露霞,有关这场暴雨引发的山洪和泥石流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你目前了解到哪些最新的消息?
“目前应该说这场暴雨引发的山洪和泥石流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每天都有增加。根据我了解到的最新情况,目前已经确认至少有626人因灾死亡。在受雨灾影响最为严重的是里约州,州长塞尔吉奥宣布从17号开始,全州为在此次雨灾中的死难者哀悼七天,而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也宣布,巴西将举行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以悼念在暴雨山洪灾害中不幸遇难的民众。
这次雨灾给里约州北部山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其中首当其冲的是蔬菜种植业和旅游业。在灾情最为严重之一的特雷索波利斯市,该市的农业厅负责人介绍说,由于雨灾,特雷索波利斯市有八成以上的农作物完全被毁,而特雷索波利斯市每年的蔬菜产量约占整个里约州的70%。目前,这次雨灾所造成的具体经济损失仍在估算当中,至于受灾地区需要多久才能恢复种植,目前来看还很难说。
而除了农作物损失严重之外,里约州山区的旅游业也遭受了重创。同样作为重灾区的新弗里堡市原本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宁静小城,每年夏季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避暑,但现在从空中往下望去,那里已经成为了一片被淹没在泥浆中的废墟。这次雨灾不仅给中部地区的城市乡村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就连里约州中那些没有遭到山体滑坡和洪水袭击的山区城市也受到了牵连,原本订满的酒店两天内被取消了所有预订,所有的商店也都显得冷冷清清。巴西《环球报》16号报道说,根据估计,由于此次雨灾,里约山区仅仅在旅游业方面至少将损失8千万雷亚尔(约合3亿2千万人民币)。主持人!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巴西气象部门预计里约热内卢州的降雨可能会延续至下周。那么受灾地区目前还有没有出现持续降雨?灾区的救援工作进展得还顺利吗?
“的确,持续的降雨可能会是受灾地区接下来面临的巨大考验。15号,新弗里堡市的救援工作就一度由于当地再次下起大雨而被迫中断,20架军警直升机和上百名士兵只能从新弗里堡的山区撤回,很多人也担心灾难会再次来袭。所幸的是,这场令人心惊胆战的大雨终于在15号夜里停了。16号,所有救援人员和设备终于又重新投入到抢险救灾当中。
里约州中北部山区这两天对失踪灾民的搜救工作也仍在继续着,部分城市的电力和通讯设施也已经开始恢复。不断有巴西其他地区的民众和自己身处灾区的亲人取得联系,许多人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据当地媒体报道,政府的救援力度正在不断加大。目前,包括直升机、运输车和救护车在内,在里约州中北部山区执行救援、遇难者搜索以及道路清理作业的大型运输设备已经超过了400辆。与此同时,巴西其他州也正在派遣直升飞机前往灾区支援,比如巴西北部的巴拉尼昂州16号就派出了一支由九名专业队员组成的紧急行动小组,驾驶巴西目前最先进的、具有夜间搜寻功能的救援直升机,携带水、药品和食品前往里约州山区,加入到当地展开的救援行动之中。主持人!
主持人:巴西总统迪尔玛此前视察灾区时曾强调,巴西政府和里约州政府一定会竭尽所能地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现在救援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那么巴西政府对于灾后重建工作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
“现在巴西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的确是已经从搜救行动逐渐转移到了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的问题上。目前,几个受灾情况较为严重的城市的灾民都被安置到了相对较为安全的大型体育馆和学校内,安置点的秩序井然。由于缺少电力,少数几个乡镇夜间出现了盗抢的现象,所幸没有造成新的人员伤亡。还有部分居民不顾危险返回家中收拾财物。而为了安全起见,里约州政府也在救援物资发放点增派了警力。
里约州州长塞尔吉奥?卡布拉尔16号颁布临时法令,宣布包括新弗里堡市、特雷索波利斯市和彼得罗波利斯市在内的里约山区七座城市进入紧急状态,州政府将加强重点救援和重建,在这一法令180天的有效期内,这七座城市将得到政府从人力供给到物资调配等一系列的优先政策。
有巴西专家指出,对于灾后重建工作,巴西政府应该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在重建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再次遭遇十年一遇甚至是百年一遇灾难的可能性,确保数百人死亡的惨剧不再重演。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感谢衣露霞的报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巴西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中,有一个山洪经过、人口不足1万的小城阿雷阿尔由于预警及时,全市所有人安然无恙。天灾虽不可避免,但及时预警也可以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国际和巴西灾害管理专家也就此指出,巴西今后应该着力出台有效的灾害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