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日电 英国路透社1日刊文,称印度经济改革遇阻,人口红利仍有望带动经济腾飞。
文章称,二十年前,印度曾遭遇一场国际收支危机,无奈之下将47吨黄金运抵英国,作为从英国央行换取4亿美元紧急贷款的抵押物。此后的二十年间,印度近两亿民众摆脱了极端贫困,其在全球产出中所占比重也增加逾一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更是增长4倍有余。
印度复兴的设计师正是现任总理辛格。辛格在1991年6月接任财政部长后拉开了印度经济增长的序幕。但在担任总理之后,辛格却令改革者失望。
辛格未能克服阻力开放零售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作为经济成长重要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尽人意,备受期待的商品和服务税政策迟迟未能出台.。
尽管存在诸多缺憾,但许多预测机构仍对印度未来数年的前景充满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称,中期来看,印度可实现经济年增长8%至8.5%,花旗银行的分析师则更加乐观,他们认为在2010至2015年间,印度GDP的年均增长可以达到8.8%,超过中国的8.7%。
这种乐观的预期得到了印度人口年龄结构优势的支撑。正是由于人口结构年轻化,2009年印度民间储蓄与GDP的比例从2000年的24%提高到35%,助推了投资的增长。而随着居民收入的上升,一些收支平衡的家庭也将能够开始储蓄。
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印度国民储蓄到2015年将相当于GDP的41.7%,从而推动投资从目前不到GDP的38%升至44%。
但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管莎莉却认为这种看法“过于乐观”。她称在进口和外国投资方面,印度比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更加封闭。其公共财政、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也更为脆弱。她说:“若不进一步实行市场改革,印度就不会实现其目标”。
在人均GDP方面,中国和印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不相上下,现在中国人更为富有。此后印度在全球产出中所占比例翻了一番,但中国已增长了三倍。并且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仅为印度的三分之一。
《商务标准》报主编,辛格前新闻顾问萨加亚•巴鲁称,中国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追赶。他说,印度的重中之重是改善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电力乃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
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学院研究部主管纳拉扬表示,他希望印度效仿中国加快建设城际高速铁路网络。他说:“从某种层面来讲,印度对中国取得的进步有点嫉妒。但也要认识到,由于过去五六十年形成的多元化,印度很难实行中国那种有组织的治理模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