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日本震后观察:在福岛核阴影下还乡

2011年03月31日 2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月29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持续升级,图为福岛市灾害对策本部工作人员忙碌的景象。中新社发 孙冉 摄  

  中新社福岛3月31日电 题:在福岛核阴影下还乡

  中新社记者 孙冉

  “请尽量待在屋内,不要到外面去。”这是南相马市警察署在每个避难所张贴的通告。南相马市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约24公里,这里处于政府强制避难和自主避难的模糊地带。而30日这里的辐射量大约是东京的9倍。

  据南相马市政府的官员介绍,本市有7万人口,12日政府撤离了在20公里半径的5000市民,此后有5万市民陆续选择了自主避难到东京和大阪等地区,有些人则避难到福岛市及二松本市这些比较安全的区域。但有15000名市民还生活在自己家里。

  整个南相马市犹如一座空城,只剩下基本城市设施还在维持:市政府的职员全体待命,市立综合医院的医生还在为在市民和避难者而坚守,市内仅有一家超市开门,维持着留守市民的基本生活。30日,中新社记者在这家超市碰到了武内俊彦一家。26岁的武内带着妈妈和爷爷刚从山形县的亲戚家回到南相马市。

  “还是担心核辐射啊,但是更加担心自家的房子。”武内的妈妈告诉记者。

  地震发生后,12日紧接着发生了核电站的氢气爆炸,由于距离过近,武内一家清晰地听到了巨大爆炸声。很快,距离核电站20公里的居民被市政府用巴士紧急疏散,而身处24公里范围的他们一家虽然没有接到通知,但周围邻居都纷纷连夜开车避难去了。坚持到15日,武内一家也投奔山形县的亲戚去了。

  流离失所的时期,谣言随之四起,称封锁区域内有窃贼流窜。武内一家担心家里的一切,最终选择回家看看。

  回到南相马市,武内俊彦几乎不相信这是自己多年来生活过的地方。这座城市没有被海啸侵袭,但却在核辐射阴影的笼罩下,宛若死城。

  这里曾是个热闹的城市,每年7月份都要举行盛大的相马大会。相马大会是日本重要的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盛会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人们前来观看。而如今,政府已经决定停止今年的相马大会。“不止是核辐射,在海啸中连赛马都死了。” 南相马市市长樱井胜延皱着眉头说。作为市长,他不知道这个城市的未来在哪里。

  “我们已经受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无论如何,我们想回到家乡面对现实。”武内俊彦告诉记者。此前他在仙台一家体育商品公司工作,地震后公司受影响放假至今,薪水也跟着停止了——但生活无法停止,“虽然邻居都跑光了,但只要情形不再恶化,我们就选择留在家里。”

  武内的妈妈在南相马市经营着一家拉面馆,她打算着让拉面馆重新开张,那将是南相马市内唯一一家营业的餐厅。但自来水严重辐射超标,食料供应短缺,都为将来的日子蒙上了阴影。“我一定要想办法把店开起来,只有恢复起这些基本生活设施,远在异乡避难的乡亲们才会看到返乡的希望。整个南相马市才会有可能恢复原状。”武内的妈妈眼里泛着泪光。

  而在南相马市第一小学避难的黑木正之则乐观得多。他的家在距离核电站10公里的小高区,是本次核泄漏事件影响最严重的地区。黑木家里养了34头牛,地震后他一直坚持住在家里,直到市政府人员反复规劝,他才出来避难。而因为担心家里的牛,他依然每天早上开着车子回家喂牛。

  “核辐射没什么好怕的,我带着口罩开着车进去,喂了牛再出来,只要每天勤洗澡和换衣服就好了。”黑木轻描淡写地说。

  而事实上,福岛第一核电站20公里半径内已经属于日本政府的绝对禁区。但面对越来越多希望回家看看的灾民,日本政府不得不网开一面——填写生命自我担保声明,方才可以进入禁区。这让南相马市的市长樱井胜延很是为难,“不少的灾民私下返乡,而核辐射始终存在,危险越来越近。”

  昨天,一位福岛的农民因为农产品禁销,觉得生活无望而选择了自杀。

  黑木也知道福岛的牛奶已经不能出售了,但是他还是不放心家里的牛,那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如果连它们也没了,他的希望也就没了。对于当下的核辐射,黑木认为头顶的阴霾迟早会消退。

  30日,东京电力宣布:将永久废除第一核电站的4个机组,而南相马市,这个位于核心区24公里的城市,能远离危险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