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仍在继续,日本政府却不得不面对因此引起的另一场外交危机:由于东京电力公司私自向海洋排放核污水,欧美亚多国沦为“辐射区”,韩国、俄罗斯等国反应强烈。舆论认为,“核灾难外交”引发的震荡正成为日本在地震、海啸、核泄漏之外的第四大压力。
国际舆论压力猛增
东京电力公司4月4日宣布,从当天19时开始,工作人员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内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海中,以便腾出空间处理部分机组内的高放射性积水。
随即,相关舆论纷纷响起批评之声。韩国政府4月5日指责日本此举有违反国际法之嫌,称日本在排放核污水时并未事先与其协商,并表示一定要抗议。俄罗斯副总理伊凡诺夫也直言,如果海水受到辐射污染,俄罗斯在距福岛约160公里海域捕鱼,当然非常危险。他还表示,美俄核能专家对日方不太合作的态度不满,认为日本应公开核泄漏情况。
更令周边国家民众不满的是,4月9日,韩国《中央日报》援引日本媒体消息称,日本政府在将核污染废水排入海洋之前,已经从美国方面得到了“可以排放”的同意。报道称,这一消息的曝光可能会让周边国家对日本此举的反对声更加激烈。
尽管东电一再强调核污水入海不会危害环境安全,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上万吨废水进入海洋仍然引发了不少担忧。有专家认为,这种排放不但会影响到海洋生态,还会令核辐射进入食物链。由此造成的影响也许未来几十年都不会消除。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核污水入海影响到的首先是日本自身,其国民、国土、水系等所受到的影响可能会延续几代人。从这个角度讲,日本选择将浓度相对较低的核污水排入大海,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过,这并不能使日本政府处于完全“免责”的地位,“我们有权利要求日本及时通报其灾情和核问题污染的情况,也可以像韩国那样,提出到日本当地去检验”。
北京大学日本问题专家王新生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排污入海,美法等西方国家的反应远不如日本周边国家强烈。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地理位置与日本相对较远,并且在核能方面一直有合作;另一方面,在地震发生之前,日本和邻国的关系就不如与西方那么顺畅。在此前提下,日本更应该提早向周边国家通报和沟通信息,取得谅解,这样才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日本丧失外交良机
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美国、俄罗斯、中国和韩国都及时地表示慰问,并提供了物资和人员救助。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认为,这些举动都有利于缓解和改善日本和一些国家的关系。例如,美国是日本的盟国,但围绕着驻日美军的搬迁问题,美日之间一直矛盾尖锐。地震发生后,美国动员了大约2万名驻日美军到救灾第一线,航空母舰也开到福岛宫城海域一带,向日本提供水、食物等生活用品,这都有效地改善了日美关系。中国和韩国也在第一时间提供物资支持,派出救援队奔赴灾区。
不过,对于这些改善与他国关系的良机,日本政府并没能很好地抓住与把握。甚至,“做出了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举动”。刘江永说,例如,日本政府一方面接受中韩的救灾援助,另一方面,日本的文部科学省在明年将使用的中学教科书中,将韩国所称的“独岛”写成“竹岛”,将钓鱼岛写成“尖阁列岛”,不但与整体抗灾的气氛不相吻合,造成邻国的反感,在民众层面也得不到认同。最后,刘江永表示,单纯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是应该从大局出发,不激化冲突矛盾,否则高兴的只能是日本右翼。(记者/赵全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