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4月24日电 (记者黄霜红)德国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研究院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波罗的海鱼类遭受的核放射污染比北海高出大约10倍。 德国科学家认为,这一现象仍旧是25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后果。
1986年切尔诺贝利发生核灾难时释放了大量核物质,当时波罗的海地区完全被放射性云层笼罩,随着降水放射物质落到地面。这些放射性物质中最重要的元素锶90和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由于它们和自然界的钾、钙元素相近而进入食物链中。
切尔诺贝利灾难过后,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研究院一直在监视波罗的海和北海中的海洋生物。该研究院近期受德国联邦营养、农业经济和消费者保护部的委托,对这一地区的鱼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波罗的海靠近德国的基尔湾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比东部的博恩霍尔姆湾要少。
不过科学家认为,波罗的海鱼类所含放射物不足以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即使存在核物质最多的波罗的海鱼类,其含量也在规定的人体安全摄入量之下。另外人类食用波罗的海鱼类所摄入的放射性物质,仅占在自然环境中摄入放射物的0.01%。
自然界的海水本身即含有放射性物质,如碳14、铀238以及镭266。在上世纪50、60年代,许多国家进行过核弹试验,放射性物质曾随海水漂流到波罗的海地区。近年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电站以及核废料清理设备。另外采集石油和天然气的设备也会将放射性物质如铅210和钋210带出地表,从而进入海水中。(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