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本·拉登:以“圣战”之名 走上极端主义道路

2011年05月12日 12: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地时间5月2日,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本·拉登被击毙时的藏身处曝光。当天早些时候,美军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发起针对本·拉丹的“定点”行动并将其击毙。  


 

    当地时间5月2日,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本·拉登被击毙时的藏身处曝光。当天早些时候,美军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发起针对本·拉丹的“定点”行动并将其击毙。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不理解伊斯兰极端主义,就不能理解奥萨马。本。拉登

  本刊记者/刘婉媛

  在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边境绵延两千多公里的地带,满眼尽是晦暗的土黄色——这里土地干旱贫瘠,崇山峻岭中几尽是光秃秃的石山土坡,中间点缀着一些部落村庄,偶有汽车飞驰而过,扬起满目沙尘。

  在这里几乎只能见到男人,穿着白袍或黑袍的男人。任何一个异国脸孔——伊斯兰世界以外的人——在这里都不会有任何安全感。自从2001年11月美国出兵阿富汗之后,这里一直是传说中本。拉登及其同伙的藏身之地。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美国情报部门动用了各种人力情报和技术手段,悬赏2500万美元,锁定在阿巴边境地区开展抓捕头号恐怖分子奥萨马。本。拉登的行动。

  意外的是,最终发现本。拉登并不在这里,他“大隐隐于市”,藏身于距伊斯兰堡不到一小时车程的阿伯塔巴德市,寓所离当地的一个军事学院“只有扔一块石头的距离”。但据《纽约客》报道,对巴阿边境地区的监控仍是成功追踪拉登的关键所在。

  2010年7月,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巴基斯坦特工在巴阿边境地区的白沙瓦附近盯上了一辆可疑的白色铃木轿车,经查证司机为拉登的随从亲信。通过追踪这个线索,情报人员最终锁定了阿伯塔巴德的那处别墅。

  本。拉登活了54岁,历劫无数,包括苏联军队的化学武器、美国人的炸弹、沙特特工的暗杀等等。2001年底当美国战机轰炸阿富汗托拉博拉之时,在山洞中苟延残喘的拉登曾在绝望中写下遗嘱。而这一次最终丧命于美军特种部队的枪口之下,拉登似乎并无准备,既没有遗言,身边也无防身武器,就连他一向钟爱的那支AK-47突击步枪也不知所踪。

  穆斯林兄弟会里的富家子弟

  “你不理解伊斯兰,是不可能理解我(的选择)的。”

  1998年,美国广播公司记者约翰﹒米勒在采访本。拉登之时,问及他为何放弃荣华富贵来到阿富汗的战壕,便有了上述的回答。

  如果命运没有为难这位富家公子哥儿,他这一生也许就和他的兄弟们一样,在沙特经营着自己的企业帝国,乘着私人飞机周游世界,过着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拉登兄弟共有50多个,他排行第17,是父亲第四个妻子所生。这个庞大家族名下的本。拉登集团,以建筑工程为主业触角延展至各个领域,业务遍及整个中东乃至全世界。

  拉登的父亲穆罕默德。本。拉登在上世纪30年代从也门一个偏远村庄来到沙特的时候,一文不名,在一个港口当苦力混口饭吃。随着沙特阿拉伯发现了石油,穆罕默德在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谋到了一份差使,从此开始了他包工头的生涯。

  彼时,新生的沙特阿拉伯王国百废待兴,穆罕默德因此赶上了好时机,从包工头一直做到建筑工程公司的小老板。在一次修建皇宫的工程中,穆罕默德以低于投标价的价格承包了这项工程,帮助了当时囊中羞涩的国王,从此获得王室的信任。此后,沙特许多的重大工程都交给了穆罕默德,包括当时几乎所有的公路,甚至还有修缮麦加、麦地那两地清真寺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1969年以色列当局纵火焚烧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后,声誉日隆的本。拉登公司被委以了重修该清真寺的光荣任务。

  多年以后,奥萨马。本。拉登谈起家族曾经修缮伊斯兰世界3个最重要清真寺的荣誉,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他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全家人搬到了伊斯兰教的圣城麦地那,因为父亲正在那里整修先知清真寺。

  但奥萨马的童年主要在吉达度过,那里是沙特的商业中心,也是每年数百万朝觐者前往麦加的必经之地。父亲穆罕默德已经是个大富翁,甚至在费萨尔国王刚登基时国库亏空连工资都发不出的时候,穆罕默德不事声张地掏自己的腰包救济政府,但拉登一家还住在一个破烂的大房子里。“和为我们工作的大多数人相比,我们住的房子还没有他们好。”奥萨马这样回忆。父亲一直是他的偶像,虔诚、谦逊而又慷慨有担当。

  穆罕默德经常在自己朴素的家中招待贵宾,尤其是在每年朝觐的季节,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的教徒路过此地,他们当中不乏著名的宗教领袖。穆罕默德与客人们谈论关于伊斯兰的高深话题,小奥萨马则沉默地捧着长嘴银壶,给长辈们斟上香浓的小豆蔻咖啡。

  奥萨马13岁那年,父亲就因为飞机失事去世了。国王指派了3位委托人管理这位好友的公司、监督孩子们的学业。奥萨马被送到了麦加的萨格尔学校——这是一所为了教育王子们而特别设立的一所学校。在老师和同学的回忆中,奥萨马个子细高,非常害羞而且总害怕犯错。

  和当年许多阿拉伯年轻人一样,中学时期的奥萨马被穆斯林兄弟会的思想所吸引,而巴勒斯坦的境遇则令这个沉默的少年越来越愤懑。有时候看着电视机里的巴勒斯坦的新闻画面,他会哭出声来。“他十几岁时一直是个乖孩子,”奥萨马的母亲在2001年接受采访时说,“但他变得越来越忧虑、悲伤、沮丧,主要是因为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的局势。”他试图向朋友和家人诉说,但他激烈的情绪却让他们不知所措。

  据亲友回忆,奥萨马的生活起居开始模仿先知的做法,每星期在周一和周四斋戒2次。除了每天例行的5次祷告以外,他还给自己设定凌晨1点的闹钟,按时爬起来做祷告。除了自己严格遵守戒律以外,他也要求弟弟妹妹早起去清真寺做晨祷。

  见过奥萨马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印象,他性格低调,语调温和;性格严肃,但很少动怒。罕见的几次发火,都与别人违背伊斯兰教义有关——弟弟调戏女佣,他赏了弟弟一耳光; 还有一次与家人乘车去看亲戚,司机在车上播放“靡靡之音”,招致他严厉喝斥。

  奥萨马的50多个兄弟几乎都在国外受过教育,都游历过西方,而他本人一生甚至从来没有离开过阿拉伯半岛(有人称他曾带着儿子去伦敦看病,但至今并未找到确凿根据)。许多人认为,假如奥萨马和他的兄弟一样去了西方留学,很可能就不会对西方怀有如此狭隘的敌意了。但他最终选择去了吉达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攻读经济学。

  17岁那年,奥萨马迎娶了14岁的叙利亚表妹为妻。几乎与此同时,他加入了地下的穆斯林兄弟会。在学校,奥萨马积极参加宗教活动,组织大家读《古兰经》和诠释“圣战”。他的母亲说,“他的爱全部都献给了真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忠会】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