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对世界来说,拉登是一个句号,而反恐是一个顿号,漫长的挑战还在后面
本刊特约撰稿/ 陈君
美国当地时间5月5日上市销售的《时代》杂志封面,是一张被划了红叉的拉登的脸。这是《时代》周刊历史上第四次采用这样形式的封面。此前希特勒、萨达姆,以及拉登副手、“基地”组织三号人物扎卡维都曾享受过这种“待遇”。
对世界来说,拉登是一个句号,而反恐是一个顿号,漫长的挑战还在后面。
全球反恐战争的重要分水岭
拉登缔造了恐怖主义的一个巅峰。他接手原本分散无组织的恐怖分子集团,将其重新组成有纪律、有野心的组织——“基地”组织——唯一目标就是向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发动“圣战”。其恐怖力量在2001年9月11日登峰造极。
多年来,美国对他的无可奈何与毫无头绪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恐怖分子气焰,他的死多少让美国报了“9·11”袭击的一箭之仇,同时也等于向其他恐怖分子发出警告。
用美国前国防部官员迈克尔。纳赫特的话讲,拉登的死将减少恐怖主义对美国的威胁。他将拉登时期的恐怖主义比作致命疾病。现在,他认为,这更像慢性疾病,仍然会引起麻烦,但不是致命的威胁。
“奥萨马·本·拉登的死是我们全球反恐战争的重要分水岭。基地组织的罪行触及到了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给数以千计的男人、妇女和儿童带来悲剧和生命的丧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评价说。多国首脑也纷纷发表声明,表露欢欣鼓舞之意。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事件和积极进展。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公敌。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中方认为,反恐应标本兼治,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用经济发展和世俗教育摆脱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活动的网络还在,恐怖主义理论和思潮还在,反恐斗争会长期进行,一方面要实施坚决的军事打击,另一方面,要消除社会不公,最根本的是要通过现代的世俗教育,使尽可能多的人不接受恐怖主义理论。回避关于恐怖主义问题的讨论,不在公民教育中普及相应的知识,是要吃亏的。”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9·11”事件发生时,“基地”组织可能有200名成员;现在,它更加庞大,比美国努力削减其势力前,影响更深远。独立的分支组织在也门、索马里等地纷纷出现。新的恐怖分子头目也登上舞台,包括领导阿拉伯半岛“基地”分支的纳瑟·瓦赫希、美国出生的神职人员安瓦尔·奥拉基等。虽然美国在铲除有预谋的攻击时做得更好,但是无论本·拉登在不在,像2009年发生的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等,都表明这些恐怖主义的威胁就在身边。
殷罡指出,贫困绝对不是恐怖主义的根源,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恐怖主义是有自己的理论的,恐怖主义理论的存在才是根源。
他以拉登的经历举例,“宗教激进团伙的领导人,都是富有的人,都是有知识的人,他们绝少有自己亲自实施恐怖袭击,都是哄骗一些无知的年轻人去送死,他们一般也不把自己的子女派去。”
美国中情局局长利昂·帕内塔说,美国会利用“基地”新领导人被任命前的局面,“在他们为谁将最终取代拉登而争吵并陷入混乱时,我们认为这将提供很好的打击机会。无论如何,我可以保证,不管谁取代他,都将成为我们的头号通缉犯。”
针对国内网上少数人赞赏拉登对抗美国的言论,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说,“那些人只看到他折腾美国的一面,没有看到他祸害成千上万无辜百姓的一面。恐怖无反正,恐怖无远近。一定要在反恐问题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摒弃极端民族主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