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等待了60年,巴勒斯坦人终于一致决定让巴勒斯坦问题回到原点,付诸国际社会的决定
文/高永泽
渗透了宗教、民族、土地等多种因素的巴以关系从来都是高度复杂而敏感的,而每年5月更是如此。
街头,随处丢弃着石块和杂物,空气中弥漫着燃烧物的焦味。一群医务人员正围着给一名昏迷倒地的男子进行急救,鲜血从他头上流下,模糊了手上的巴勒斯坦国旗。而不远处,他的同胞们还在高喊“对占领说不”以及“通过革命来解放巴勒斯坦”等口号。这是5月15日发生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卡兰迪亚检查站附近的一幕。
这一天是巴勒斯坦第63个“灾难日”,当天数千名巴勒斯坦人发起大规模示威活动,引发以色列军队开火。
63年前的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随后大批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逃往别国避难。后来,巴勒斯坦人将5月15日作为民族“灾难日”,以纪念当年的战争和民族厄运。
从那时到现在,一甲子还要多的时光早已过去,然而巴以和平的曙光仍未照耀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翻过“黑暗的一页”
与历史上的灾难日活动不同,因为受到了近期广受关注的阿拉伯国家的游行示威活动的影响,今年巴勒斯坦难民第一次试图突破以色列边界的隔离墙。在此之前,有关这次活动的信息已经在各种媒体网站上广为传播。
巴勒斯坦人渴望返回故土,为建立独立国家而斗争,但在以色列看来并非如此。
“那些示威活动的领导者,他们的目标并不是1967年划定的边界,而是要分裂被他们称为灾难的以色列现有边界。”在一份电视声明中内塔尼亚胡声称,“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以开阔的视野面对现实,弄清楚我们面临的对手和任务”。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中东和平进程中,正如内塔尼亚胡所言,以色列的谈判对手最近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历史上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数次交手,全都饮恨而终。阿拉伯国家也逐渐认识到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强大以色列威胁的重要性。同样,以往进行的多轮和平谈判中,巴方始终不能以统一各政治派别的立场参加谈判。所以,无论是谈判方案,还是最终落实,总是既面临国际压力,又面临国内掣肘。
5月4日,包括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和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内的巴多个政治派别代表在开罗庆祝正式签署巴勒斯坦和解协议。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迈沙阿勒实现了和解后的握手。阿巴斯在会上发表讲话说:“我们已经把内部分裂这黑暗的一页永远翻过去了。”
和解协议的达成,为常常让人悲观不已的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了可能的拐点。
协议达成后,阿巴斯成为名副其实的巴勒斯坦总统,或许在他到今年联合国大会上谋求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时,就不会再有人为他只能代表半个巴勒斯坦而报以讥笑了。
2007年2月,那时法塔赫和哈马斯在麦加达成和解协议,然而3个月后,两派血腥的内战就终结了和解进程。
不同的是,同麦加协议相比,这次和解出现了有利于事态朝和平方向发展的变化。“哈马斯考虑到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具有更多的和解愿望,法塔赫为了建国的目标也愿意推动和解。在美国的压力下,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巴以谈判中也存在妥协的可能性。”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教授、中东问题专家高祖贵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事实上,这次巴和解之路仍然布满荆棘。“虽然哈马斯已经踏上和平进程的列车,但是其宪章中敌视以色列条款仍然存在,这会影响美国、以色列对包含哈马斯立场的巴勒斯坦谈判方案的态度。所以,从内部和解到巴以和谈,巴勒斯坦仍有很长的要走。”中东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马晓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对于巴内部和解,内塔尼亚胡表示,“今天在开罗发生的事件是对和平的巨大打击,对恐怖主义来说是一大胜利。”他呼吁阿巴斯取消与哈马斯的和解协议,否则将是对和平进程的严重干扰。
同样,作为对巴实现和解的反应,以色列决定5月1日起暂停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移交代收税款。这些都为巴勒斯坦的和解前景蒙上了阴影。
此外,作为中东问题重要的操盘手,美国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北爱尔兰式倾听失效
美国在中东问题上也面临着调整。“9·11”即将10周年之际,成功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宣告了美国世纪初以来的反恐战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接着,就有战略家猜测美国的战略侧重将会发生某种转移,其趋向仍然有待观察。
但是有一点,中东应是奥巴马政府重视的焦点之一。
事实上,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一直忙于反恐战争,应付金融危机,对于中东问题,并没有兑现上任之初的承诺,而中东和平进程3年来更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奥巴马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的成果,可以在其刚刚辞职的中东问题特使乔治·米切尔身上窥其一斑。
奥巴马上任后第二天即任命米切尔为中东问题特使,希望这名以调解北爱尔兰冲突而闻名的调停专家能运用谈判技巧推动和平谈判。在过去的两年任期里,米切尔也一直忙于穿梭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国家之间,与领导人闭门会晤,设法重启停滞已久的巴以和平谈判。
面对困局,米切尔是个乐观主义者。“我坚定地相信,没有什么不能结束的冲突。”米切尔去年5月在一次演讲中说,“冲突由人造成,由人引导,因人而持续。它们同样可以由人终结。”
但是,乐观未能为其提供中东走出困局的切实方案。在以色列人看来,他在停建犹太人定居点的问题上态度强硬,这一度引发以方不满。巴勒斯坦人起初也对其抱有厚望,然而,在定居点停建的问题上,美国的无所作为,让巴方对其丧失信心。面临两面受困的局面,米切尔“北爱尔兰式倾听”的促谈方式在中东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米切尔本月20日卸任后,奥巴马在声明中表示,美国“依然遵守对中东和平的承诺,将在米切尔辛勤工作和成就的基础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继续努力”。
对这项人事变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亚非战略研究中心前主任约西·阿尔弗说,米切尔辞职可能预示着奥巴马政府将要以不同方式推动巴以和谈。
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于19日在国务院发表上任以来第二次中东政策讲话,20日会晤到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这对于中东和谈的重启、中东和平的早日实现或许是一个新的契机。
“建国的时间将会是今年9月”
巴实现内部和解,建国问题迎面而来。
实现巴以和平以及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全面和平,注定有一段绕不开的距离,那就是以“两国方案”实现巴勒斯坦国和以色列的共存。
1948年,根据联合国第181号决议,以色列建立了独立的犹太人国家,巴勒斯坦人坚决反对这一据称明显偏袒以色列的分治方案。由此,随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发生了5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始终没有实现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独立国家的目标。这也成为中东地区持久冲突和斗争的根源所在。
从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成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到推进建国之路的《奥斯陆协议》因以色列利库德集团上台而搁浅,接着一系列关于巴最终地位的谈判也都无果而终,此后巴以和谈陷入僵局,巴更是深受内乱纷扰。以和谈促建国的巴以和平之路陷入山重水复之中。
“美国在阻止以色列建设定居点问题上无所作为,为此,我们决定把巴勒斯坦问题回到原点,付诸国际社会的决定。”对于和谈与建国,巴解组织执委会秘书长亚西尔·阿比德·拉布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此之前,以色列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考虑,始终不愿意看到在身边出现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巴勒斯坦国,一直以巴内部分裂为理由拒绝讨论此问题。
虽然目前按照1967年中东战争之前的边界,有130多个国家宣布或打算承认巴勒斯坦国,但以色列始终拒绝承认其国家地位。
谈到建国问题,阿巴斯表示巴不会接受任何包含临时边界协议的以巴和平协议。“现在巴勒斯坦是时候建国了,建国后的巴勒斯坦,首都是东耶路撒冷,并将成为联合国永久会员国,建国的时间将会是今年9月。”阿巴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