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法德因“核”不同 民意推动国际能源新格局

2011年06月03日 14: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题:法德因“核”不同 技术、市场、民意推动国际能源新格局

  中新社记者 肖欣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掀起新一轮全球“弃核”声浪,德国日前宣布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电,决心领跑可再生能源。但法国随即站到了德国对立面,坚持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利用核能。

  同为发达工业大国和核能大国的德法因“核”出现分歧。专家3日指出,公众因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而对核能产生的“抵抗力”和可再生能源创造的市场、技术和民意基础形成的“拉动力”,促使德国政府有胆量和信心作出弃核决定。而核工业主导的法国尚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德法不同之选也启示各国:市场、技术和民意将成为未来能源格局走向的决定因素。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欧洲拥有的143座核反应堆中,58座在法国,19座在英国,17座在德国,位列前三。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雄心是,“确定2022年完全放弃核电目标后,将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领域加大投资和研发,成为能够完成能源利用模式转型的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德法的本质区别是德国的能源已经有多样化基础:可再生能源在德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已经占到17%。根据德国环保部专家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德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将达到100%。对比发电总量22.6%来自核电的德国,75.6%依靠核电的法国一旦放弃核电,将面临电力自给自足和寻找替代能源的严峻挑战。

  国际组织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向中新社记者指出,与核能相比,可再生能源更为分散化和亲近群众。在德国,风车和太阳能的使用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也带大了可再生能源就业,使得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有足够“游说力量的行业”,甚至影响了民主意识和整个政治版图。而在法国,核电使其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也使其成为欧洲电价最低的国家之一,核工业的游说力量则非常强大。

  虽然默克尔政府的雄心被德国工业界批评为“十分情绪化的决定”。法国工业和能源部长埃里克·贝松也认为,德国关闭核电站将可能使整个莱茵河流域面临电价上涨的风险。但李雁指出,作为经济体量、能源需求“双高”的工业发达大国,德国的选择向更多国家证明了能源多样化的可能。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5月发布最新《可再生能源特别报告》称,到2050年,全球只要能成功利用风力、水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2.5%便能满足全球80%的能源需求。

  对作为核能替代方案的风能和太阳能等主流可再生能源而言,目前仍受成本过高问题的困扰。此番遭福岛核事故重创的日本宣布修改“2030年前把核电提高至发电总量50%以上”的能源计划。要补上退出核能的缺口,即使在技术储备并不缺乏的日本,所需市场环境和政策扶植仍临巨大挑战。

  李雁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瓶颈不在技术,而在于政策扶植和大规模的投入。对于不愿放弃核能的国家,在建核电站的信息公开、透明和有效的公众参与是避免“草木皆兵”的重要途径。

  无论如何,在很多国家尚未成为主流能源选择的可再生能源,现在有了与核能同台竞技的机会。各国在这个节点上的选择,可能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全球能源走向,需要思考的是:政策和投资到底往哪个方向去?(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静】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