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南苏丹正式宣告独立 游击队老兵出任首位总统

2011年07月10日 08:38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南苏丹正式宣告独立游击队老兵出任首位总统
7月9日,民众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的街头庆祝该国正式独立。
9日,南苏丹总统萨尔瓦·基尔发表讲话。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南苏丹独立 改写世界地理”追踪

  北京时间9日傍晚,南苏丹在首都朱巴举行仪式,正式宣告独立,国名“南苏丹共和国”。南苏丹议会议长宣读独立宣言,而后国旗升起,新总统签署过渡宪法,继而宣誓就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9日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承认南苏丹共和国,并自即日起与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南苏丹拟入联合国

  南苏丹议会议长詹姆斯·瓦尼·伊加在朱巴举行的独立仪式上宣读独立宣言。台下宾客包括外国元首、国际和地区组织领导人、各国外交代表,以及数万南苏丹民众。

  “我们,由民主选举出来的人民代表,按照南苏丹人民的意愿,根据自主独立公投的确认结果,在此正式宣布,南苏丹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伊加宣读独立宣言说。

  议长伊加说,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南苏丹将首先寻求加入联合国,而后是非洲联盟、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他说,南苏丹将致力于民主化,包容多种族,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包括苏丹共和国”。

  由此,非洲最大的国家一分为二,一南一北。

  首都朱巴升起国旗

  宣读独立宣言后,南苏丹国旗正式发布,在首都朱巴升起。与此同时,南苏丹民众在欢庆活动中持有的诸多非官方设计国旗一并废除。

  国旗升起后,原苏丹第一副总统兼南方政府主席萨尔瓦·基尔签署过渡宪法,而后宣誓就任这个新生国家的总统。

  “我将忠诚并完全效忠于南苏丹共和国,”基尔说,“我将致力于南苏丹共和国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和平,我们不愿再战斗。”这名游击队出身的总统说,“我们要创造和平。”凌朔(新华社电/专稿)

  - 资料

  6种颜色组成国旗

  南苏丹国旗由黑、白、红、绿、蓝、黄6种颜色组成。按官方说法,黑色代表人民,白色表示和平,红色纪念在苏丹历史上各次冲突中泼洒的鲜血,绿色代表南苏丹的农业潜力,蓝色是尼罗河的象征,黄色代表南苏丹全部10个地区的团结。凌朔(新华社专稿)

  - 人物

  南苏丹总统曾两次访华

  南苏丹共和国首任总统萨尔瓦·基尔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南苏丹执政党。

  基尔出生于1951年,来自南苏丹最大的民族——丁卡族。基尔从苏丹军事学院毕业后,曾先后参加了两次苏丹北南内战,因其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受到下属拥戴。

  2005年1月9日苏丹北南双方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前任南方政府主席约翰·加朗于2005年7月底因飞机失事遇难后,基尔于8月1日当选苏丹第一副总统兼南方政府主席。上任后,基尔一直致力于推动南部独立运动。今年1月9日,南部苏丹就其未来的地位问题举行公投。公投结果显示,98.83%的选民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

  中国政府与苏丹南方政府于2005年开始政治交往,基尔曾于2005年和2007年两次访华。基尔多次表示,苏丹南方政府和人民把中国视为真诚的朋友和可靠的合作伙伴,愿在南苏丹独立后进一步发展对华关系。新华社记者 蔺妍 李志晖

  - 连线

  黑人雇员要求放假庆独立

  南苏丹正式独立的当天,众多民众涌向首都朱巴的独立仪式会场。由于人群拥挤,天气炎热,不少人出现中暑现象。

  民众高呼“万岁”

  从当地时间8日午夜9日凌晨,朱巴中心地带就有当地年轻人在大街上开始游行,庆祝这一天的到来。他们高喊“独立万岁”等口号。即便在漆黑一片的一些街道上,年轻人也会又唱又跳。

  24岁的医科大学生大卫·阿莱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独立日是个伟大的日子,因为“这意味着经历了50年后,南苏丹人终于不再受苦了”。

  据在朱巴的中资公司员工介绍,该国首都基础设施不好,经常断电。公司的建筑工地往往自备发电机。普通民众家中缺电是平常事。即使在这种条件下,当地人还是对独立充满了热情。这名中资员工称,公司内的黑人雇员说,举行独立仪式时,他们都想去现场看,因此要求公司给放假。

  有媒体称,由于不少人自发涌向仪式现场,导致组织者安排的座位不足。

  郊区民众“淡定”

  一位在南苏丹上尼罗州从事石油开采业务的中资公司员工介绍说,他们所在的法鲁贾地区并未呈现出很热烈的气氛。街边也没有悬挂国旗和标语、海报之类的。不过,有公司给当地雇员放了半天或一天的假,让他们自行庆祝。

  在朱巴郊区从事建筑业的中资公司员工说,附近没有民众上街庆祝和游行,感觉和平常差不多。本报记者 张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昆】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