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窃听
一份报纸,震动一个国家!英国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窃听门”越演越烈,英国人愤怒于该报对无辜民众的窃听,又为4000人受害这样的数字而担忧,更惊奇于一份报纸如何一手导演这样的“黑暗艺术”。群情激愤中,拥有《世界新闻报》的默多克传媒帝国在英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失去了天空广播公司的收购权,经营多年的政界资源毁于一旦,诚信受到巨大挑战。当英国小报遇上默多克,一个不惜一切代价挖新闻,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来是珠联璧合的美好姻缘,这次为何出了差错?
这是一份大名鼎鼎的报纸,在168年的历史中,深得中下层民众喜爱,独家爆料“害了”不少名流巨贾。被默多克收购之后,它在“膻色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07年,《世界新闻报》记者因窃听威廉和哈里王子的手机信息被捕入狱。然而,对王室的“不敬”并没有阻挡它的脚步,直到2011年,对平民的窃听(窃听被绑架女孩误导警察)终于激起民愤———它轰然倒下。更多“龌龊的”隐情浮出水面,英国人人自危。自此,默多克旗下的英国小报,包括著名的《太阳报》,好似多米诺骨牌,都被拉下水。默多克传媒帝国在英国的触角遭到重重一击。
皇储查尔斯夫妇,
球星韦恩·鲁尼,
影星裘·德洛和休·格兰特,
前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
伦敦警察局专员布莱恩·帕迪克,
伦敦地铁恐怖袭击遇难者家属,
被谋杀的13岁女孩米莉·道勒……
2011年7月4日,英国《卫报》头条曝料,英国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扰乱警方破案。消息一出,举国哗然。随后,更多深水炸弹被引爆,《世界新闻报》窃听阀门被彻底打开,丑闻如洪水涌出,在英国掀起惊涛骇浪。
少女米莉之死
2002年3月21日,英国萨里郡的泰晤士河畔沃尔顿,13岁的米莉·道勒失踪了。女孩的家人焦急地给她打电话,但是电话一直处于留言状态。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们报了警。
案情毫无头绪!米莉的亲朋好友不断给她的手机留言,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她尽快跟家里联系。很快,米莉手机的信息存满了,人们的希望一点点消逝。
但是,没过多久,亲人们意外地发现米莉的留言信箱又可以留口讯了。这让一家人喜出望外,因为这意味着米莉可能自己删除了部分信息———她还活着。
4月14日,《世界新闻报》甚至还刊登过一则消息称:“一个名为米莉·道勒的女孩在一家招聘中介找工作,她向中介提供的正是米莉的真实电话号码。随后,中介拨打了该号码并留下口讯。这发生在米莉失踪6天后。”
这不仅让米莉的家人重拾希望,而且误导了警方的判断。在米莉失踪一个月的时间内,警方都没有过多怀疑谋杀的可能。
道勒一家还为此接受了《世界新闻报》的独家专访,米莉的母亲说:“如果米莉走进家门,我们肯定会激动地说不出话,只会擦干喜悦的泪水,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然而,事情并非人们料想般美好。6个月后,米莉的尸体在树林中被发现,警方证实她被一名夜总会守卫绑架并谋杀。
那么,米莉手机是怎么了?这场悲剧蒙上了更多阴霾和疑问。
暗处龌龊窃听
躲在暗处的窃听黑手———就是获得独家专访的《世界新闻报》,只是暂时无人注意罢了。
在米莉失踪后很短的时间内,《世界新闻报》的记者就开始执行他们的标准法则:雇用私家侦探获得需要的新闻故事。
他们先雇用了一名汉普郡的私家侦探斯蒂夫·怀特摩尔,找寻米莉的家庭住址。他从沃尔顿区选举登记处发现了三个名为道勒的有效地址,经过对固定电话的窃听,他排除了其中两家,最后成功获得米莉的家庭住址和电话。
随后,另一个全职侦探格伦·穆尔凯尔通过固定电话获得女孩手机信息,并入侵了她的手机留言信箱。《卫报》报道称:“《世界新闻报》记录了女孩父母恳求她回家的每一个字。”
当米莉手机存满手机信息时,记者为了获取更多新讯息,私自删除了一些信息,以留出更多内存。
这一切都是在伦敦南部一间逼仄的办公室里完成的,格伦·穆尔凯尔做着他惯常的“工作”。他和《世界新闻报》有一份价值104988英镑名为“研究和信息服务”的合同,还从该报额外拿12300英镑的现金。他帮着《世界新闻报》完成过多次“窃听”任务,几乎没有一次失手。
皇室窃听丑闻
直到3年后的一次窃听,才真正让当时的警方和媒体有所察觉。
2005年5月,《世界新闻报》刊登了威廉王子膝盖肌腱受伤的消息。这条不痛不痒的报道却引起了皇室的怀疑。因为王子受伤的事情鲜有人知,皇室随即向警方报案。警方决定将计就计,对窃听人员实行反窃听。
2006年4月,《太阳报》刊登了哈里王子流连脱衣舞夜总会的新闻,随后《世界新闻报》跟踪报道,在刊登的新闻中竟然还原了威廉王子嘲笑哈里的邮件,于是警方盯上了该报的皇室新闻记者克里夫·古德曼和私家侦探格伦·穆尔凯尔。
警方从穆尔凯尔家中搜出长达11000页的记录,确认了他们曾窃听查尔斯王储的通讯秘书和副官,以及威廉和哈里王子私人秘书的电话,次数高达609次。同时,王储查尔斯和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的语音信箱也被他们入侵了。
2006年8月8日,古德曼和穆尔凯尔在各自家中被拘捕,随后被分别判处4个月和6个月监禁。
根据《世界新闻报》母公司“新闻国际”曝光的邮件显示,古德曼从当时的编辑安迪·科尔森那里申请了一笔1000英镑的资金,从皇室卫队官员格林·布克那儿购买了他盗窃得来的电话通讯录。
在古德曼和穆尔凯尔入狱4个月后,安迪·科尔森引咎辞职,但他否认自己和电话窃听有关。随后,科尔森被当时还是保守党领袖的卡梅伦招至麾下,起用他担任自己的媒体联络主任,并且在担任首相后,任命科尔森为发言人。
导火索最后爆发
至此,警方的调查告一段落,公众也没有对《世界新闻报》对皇室的不敬表示太大反感,但是其他媒体对窃听丑闻却“穷追不舍”。
2009年,英国《卫报》曝料称,不少明星和政界人士都有理由相信,自己遭到了窃听。面对这种指控,伦敦警察厅仍然拒绝扩大对古德曼案件的调查。
《卫报》紧随其后,又于当年7月21日报道称,《世界新闻报》搞窃听,受害者可能高达3000人。2010年,《卫报》继续报道称,一名叫马克思·克利福德的公共关系顾问从《世界新闻报》获得100万英镑,作为“封口费”。
随着舆论压力的增加,2011年1月,伦敦警察厅正式展开了名为“威廷行动”的调查。科尔森迫于压力,辞去了政府发言人一职。
整个事件就像潜藏的暗流,一点一点推进着。
2011年4月,因窃听女演员西耶娜·米勒手机一事东窗事发,《世界新闻报》副总编辑伊恩·艾德蒙被捕。
2011年6月底,工党议员汤姆·沃森告诉下议院,在米莉失踪四个月后,《世界新闻报》又窃听了两名10岁女孩的家人,这两个女孩在2002年8月4日被绑架撕票。
2011年7月4日,导火索终于爆发!英国《卫报》头条报道称,《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干扰警方破案。
《世界新闻报》对几个无辜女孩的所作所为,终于点燃了国民的怒火,也将自己引向了“死亡”的境地。
英国人人自危
米莉事件是压垮《世界新闻报》的最后一根稻草吗?恐怕不完全是。
美国《大西洋月刊》分析,以前英国人以娱乐的心态,阅读《世界新闻报》上的各种名人爆料,因此更容易原谅该报此前的“名人窃听”。而米莉事件改变了事情的性质,报纸的窃听行为极大地伤害了这个悲剧的家庭,缺乏对人性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这让英国人突然意识到,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攻击目标,所有的人都开始担心自己的隐私安全,一下子人心惶惶。
在英国生活了十几年的韩国人安妮卡用“害怕”来描述人们现在的心理。她说:“某些人可能会知道你不想公开的事情。以前我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自从这些丑闻被揭露后,会不自觉地担心,是不是有人也在监听我的手机。”
多米诺骨牌效应
随后的事件,像多米诺骨牌倒塌一样展开。
7月6日,英国议会针对该报的窃听丑闻,召开紧急会议,首相卡梅伦将丑闻形容为“极其恐怖”的无情行为,并承诺展开独立调查。
7月7日,默多克之子、拥有《世界新闻报》的“新闻集团”亚洲和欧洲区总裁詹姆斯·默多克宣布关闭《世界新闻报》。
7月10日,该报出版了最后一期,用头版的“谢谢,再见”几个字,终结了168年的历史。
7月12日,“新闻集团”旗下的另外两家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深陷窃听泥潭。这两份报纸的工作人员,居然曾入侵前首相布朗的法律文件,并6次假扮布朗用电话从银行骗取他的账户信息,非法盗窃布朗儿子的医疗记录。当时《太阳报》的编辑曾直接致电布朗,称他们已经获悉其子患有囊肿性纤维化疾病,并打算公之于众。布朗对此极其愤怒,甚至当众落泪。
飞往伦敦“救火”的默多克无法平息人们的愤怒。7月13日,默多克不得不宣布,“新闻集团”放弃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扩张的计划遭到重挫。
7月15日,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的最高级别经理、新闻国际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辞职。
几小时后,新闻集团旗下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辛顿(曾任新闻国际总裁)辞职。默多克一天内失去了执掌英美市场的两员大将。
7月16日,默多克在当天英国各大主流媒体上刊登了道歉信,标题是“对不起”。
接下来,还会有什么?
记者 冯中豪 制图/赵斌
- 调查
只要花钱 警察卖新闻
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现,《世界新闻报》除了窃听外,还有各种不同的挖掘材料的手段。
记者与警察互惠互利
2011年7月初,“新闻国际”在配合警方调查时,提供了一大批电子邮件记录,《世界新闻报》支付11000英镑用于购买消息的事件随之曝光。同时,邮件显示有警察出售消息。
该报曾刊载文章,爆料动作明星德诺姆·埃利奥特的女儿成为妓女,这正是他们以500英镑从警方购得的内幕。埃利奥特的女儿因此在2003年自杀。
那么警方与《世界新闻报》如何建立联系呢?
警方机动小组和城市特殊组织的前任主管罗伊·拉姆说:“警察们经常和记者出去喝酒,他们就这样上了记者的钩,建立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有利,我只能将之描述为堕落腐败。”
2006年皇室被窃听后,反恐警察厅一名前高级调查人员指出,伦敦警察与《世界新闻报》存在一种共生关系。他们经常会把一些关注度高的案件内幕爆料给该报,以换取该报在版面上宣传他们的工作突出。
扮清洁工偷“新闻”
除此之外,《世界新闻报》的手段多得很。比如,2004年重金从贝克汉姆女私人助理手上买得二人上床的细节;2008年从妓女手上购得国际汽联主席莫斯利的性爱舞会视频;2006年,该报记者冒充中东酋长,欺骗英格兰队主教练埃里克森,哄他曝出球员内幕;2002年自编自导维多利亚绑架案。
此外,《世界新闻报》记者曾经为取得《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王储传记独家连载内容,假扮清洁工人潜入对方报馆,待报纸开印后抢走一份,并将内容实时转载。
今年4月,为了应付窃听索赔,新闻集团专门设立了1500万英镑的赔偿基金。
为何窃听
竞争滋生“黑暗艺术”
用窃听来换取新闻,这无关新闻自由,而是触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用英国媒体自己的话说,英国的媒体竞争极其激烈,生存压力巨大。英国旗舰街(英国新闻界别称)一直风行着“黑暗艺术”。甚至有消息称,英国大部分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和网络,都雇用了私家侦探,靠他们寻找医疗记录、地址和电话账单等信息。
《世界新闻报》前记者肖恩·霍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该报常常鼓励记者以窃听方式寻找信息。因为报社内部竞争压力极大,通过窃听,能获得准确消息。他们甚至能用这些消息与别人进行交易,换取同等价值的线索。
该报的十几位前任员工向媒体透露,前任编辑科尔森对获取新闻线索秉持“不惜一切代价”的心态。
如何窃听
手机代码搞定一切
记者和私家侦探究竟如何窃听电话呢?
保罗·麦克马伦曾是《世界新闻报》的编辑,他说:“只需要一个扫描仪,即使你在窃听目标的房子外面,都能接收到固定电话的内容。”他表示这种事情很普遍,大家都这么做。
但要窃听手机就相对麻烦,所有的手机通常有一个4位数的PIN代码,用户购买手机后本应该重新设置,但很少有人这么做。同一网络或制造商的PIN码是一样的,记者很容易就在网络上搜索到,私家侦探只需用两个手机拨打目标号码,第二个手机由于第一个手机的拨打占线,而自动转入留言信箱,他们只需输入PIN代码,就成为了目标手机的“主人”。
《世界新闻报》前任员工马歇尔·沙龙将之形容为行业公开的秘密。“任何一个英国小报记者,都可以轻易说出每家电话公司的4位PIN代码。”穆尔凯尔就是这样入侵了米莉的手机留言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