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学坏了?
然而,关于“阶层”和“贫困”之类的分析,存在着很多挑战。所有被捕者中第一个出庭受审的抢劫者,是一个31岁的教师助理,似乎很难用上述理由分析他的动机。
被媒体津津乐道的,还有18岁的切尔西。她不但美貌聪颖、成绩优秀,而且之前还当选了2012伦敦奥运大使。
结果是,切尔西的家人在电视镜头里看到女儿不但砸了一辆警车,还带着众人抢劫了一家手机店。
很多人抛开“阶层论”,试图从青少年发展这一领域为这次骚乱诊脉。既然骚乱主体是年轻人,那么也许该从年轻人身上寻找病因。
这看起来是有道理的。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根据法院资料所作的总结发现,被统计的412名骚乱嫌犯,平均年龄为22岁,其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占23.5%,18岁到24岁的占50.7%,40岁以上的则人数寥寥。
“懒惰、自负、自我中心”,一名专栏作家这样形容英国当代年轻人。在事件发生后,英国社会几乎掀起了一片对下一代教育的哀叹声。许多媒体都引述了市民们的评述,有人认为,英国的年轻人丧失了一直受到重视的社会美德。BBC主播念了一条来自观众的短信,这位观众表示:大家应该正视教育的失败了,这些孩子从来都没被人好好教过。
原因何在?犯罪心理学家和记者们几乎探究了每一个能想到的方面。《每日邮报》发表文章称,父爱缺失应为年轻人参与骚乱负责,“这伙暴徒的一个共同之处是家里没有父亲”。作者认为,男孩能从男子汉气概中获得积极意义,而没有一个稳定家庭则会带来相反的影响。与此相关的是,《每日邮报》网站的数据统计显示,91.8%的骚乱参与者是男性。
此外,《每日镜报》署名保罗·劳特利奇的文章里,独辟蹊径地把矛头指向了说唱文化。他表示,由于说唱音乐中带有颂扬暴力和厌恨权威——尤其是警察和父母——的不良情绪,这提升了年轻人的物质主义,并促进了毒品滥用。
不过,在所有原因中,最被广泛提及的,是黑莓、推特(Twitter)以及脸谱网(Facebook)等新社交手段的使用。
警方已经发现,许多骚乱煽动信息是通过黑莓手机服务以及推特、脸谱网社区传播的。伦敦警察厅副助理厅长史蒂夫·卡瓦纳在接受《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交媒体与其他方式被用于组织这些犯罪活动。”
为此,黑莓公司宣布将协助警方进行调查,并表示可能提供用户信息。而卡梅伦及英国警方也曾表示,有可能暂停某些人访问脸谱网的权利。
这一声明引来巨大的反对声音。推特网表示将拒绝停止向参加骚乱者提供服务,因为这将侵犯他们的言论自由权。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虽然社交网站被一些人用于煽动骚乱,但骚乱发生后,同样有用户在脸谱网上发布声明,号召大家抵制骚乱,社交网站同样有正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