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登场
事实上,卡扎菲能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到成为影响利比亚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政局的“重量级”人物,除了时势使然,也的确与其自身的不凡才能及坚毅性格有关。
曾担任班加西英国大使馆参赞和总领事的彼得·韦克菲尔德,还记得1969年9月1日政变发生后见到卡扎菲的情景。他当时一袭军服,显得“非常精明干练”。对那时年轻、英武、雄心勃勃的卡扎菲来说,利比亚的一切,已尽在掌握。
政变成功后的第二天清晨6点30分,卡扎菲坐在班加西电台里,用一种坚定、沉稳的语调,播放了新政权的第一号公报。这次的广播措辞巧妙、得当,后来被人评价为是一份十分“机智”的声明,因为它让利比亚的大众相信,卡扎菲及其拥护者是“应利比亚人民的要求”来推翻现有政权的,他还把自己所带领的“自由军官组织”称呼为“你们(利比亚人民)的军队”。这份声明,使得卡扎菲阵营迅速地赢得了国内舆论和民众的支持,而且也使得大多数的阿拉伯政权,例如伊拉克、叙利亚、苏丹及埃及等很快承认了利比亚新政权的合法性。
除此之外,卡扎菲还考虑到了英美等在利比亚拥有既得利益的外国势力的顾虑,在声明中他用“我们的事变决不是针对任何国家的,也不会反对国际协定和公认的国际法”以及“这完全是我们的内政问题”的说法。英美等国不久后即发现,卡扎菲的这种说法,不过是一招“缓兵之计”。
据称,卡扎菲准备这份公报的时间非常仓促,他只是简单地写了几个要点就开始广播了,很多内容都是在广播的过程中“临场发挥”的,其口才与急智,可见一斑。
年轻时的卡扎菲深受前埃及总统纳赛尔民族英雄观和阿拉伯传统历史观的影响,可说是一个激进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主义的集中体现在其执着的“统一阿拉伯世界”的追求、强硬的反西方强权政治的态度、个人的英雄观和其提出的“世界第三理论”等方面。
在20世纪中叶,阿拉伯世界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中,埃及总统纳赛尔成功地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在英国、法国和以色列三国发动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中,他领导埃及人民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利益,成为了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领袖。在赶走西方殖民势力后,纳赛尔开始尝试阿拉伯世界统一的理想与实践,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世界对纳赛尔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纳赛尔能够把松散的阿拉伯世界团结起来,同以色列相抗衡。
青年卡扎菲十分崇拜纳赛尔,将其当成自己的精神导师。卡扎菲非常崇拜纳赛尔在《革命的哲学》中的英雄观点。在这本小册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历史篇章中充满着英雄人物,他们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创造了扮演光荣战士角色的时势。同时历史篇章也充满了英勇和光荣的角色,而从来没有找到英雄人物来扮演他们。基于某种理由,在我看来,阿拉伯世界里有一个角色正在无目的地四处找寻一位英雄。”
卡扎菲坚信阿拉伯民族需要英雄来领导,并认为自己就是阿拉伯世界正在找寻的一位英雄,而作为英雄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实现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形成一种区域性的力量。
自1969年9月夺取政权后,他一直在带领着利比亚走这样一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道路,并始终未放弃“统一阿拉伯国家”的理想和实践。他在42年的执政生涯中,希望在阿拉伯世界建立一个区域性的统一政府,构建区域性集体安全体系,最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他先后10多次,在阿拉伯地区及非洲地区,进行国家之间合并或者建立联邦的尝试,先是在阿拉伯地区,以后又转向非洲地区。在1970年纳赛尔去世前,卡扎菲还提出了利比亚和埃及先行合并,以合并的埃及和利比亚为核心,逐渐覆盖周边阿拉伯国家的主张。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还相信“少数的精英人物和英雄人物有能力掌握终极真理”,并能够通过“形而上”的推理提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他掌权后,独辟蹊径,提出的介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世界第三理论”就是这样一种理想主义的体现。
他发布了《绿皮书》阐述其“世界第三理论”,从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表述其理想主义的国家发展模式。在这种理想模式中“全民政治”成为其政治学说核心,而“消灭雇佣制度”成为了其经济学核心。他还用“人民委员会”替代了常规的国家部委,用“人民委员”替代了部长和主任。
由于这种理想主义的国家模式来自其个人的逻辑推理,缺乏历史实证和现实操作上的考量,导致效果不佳。政府效率低下、渎职腐败的情况仍然严重。而尽管“人民”一词,似乎是其政治理念和实践的重要部分,但因为在其国家发展模式中,既没有选举制度,也没有工会和自由的舆论,“人民”逐渐成为了卡扎菲自身意愿的代名词。
在卡扎菲执政的早期,理想主义的激情为他赢得了众多的拥戴者,尤其是他所传达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使他成为了拥护者眼中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但在反对他的人眼中,他则被看成是“狂人”和“疯子”。
卡扎菲还以敢于挑战西方强权政治的斗士形象活跃于国际舞台。他执政后不久,就开始清除英国和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并用强硬手段将西方国家在利比亚的石油公司国有化。卡扎菲还处处与美国针锋相对,在伊朗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政权之时,利比亚也组织反美示威游行,火烧美国驻利比亚代办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利美冲突更是不断,锡拉特湾军事冲突后、美国环球航空公司840航班爆炸、美国驻柏林军人夜总会被炸,使得美国空军于1988年对卡扎菲的住所进行了空袭和轰炸。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问题上,卡扎菲态度强硬,主张同以色列全面开战,绝不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