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伊朗首座核电站历时36年建成 曾中断建设成粮仓

2011年09月18日 05:2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12日,建造时间长达36年的布什尔核电站举行启动仪式。这个时候,旅居美国的伊朗人哈雷扎却还有些不相信。“我之所以不信,是因为官方总是说要启动要启动,谁知道什么时候真的启动?我们都说,这是在‘等待戈多’。”除了用永不出现的“戈多”来形容布什尔核电站,在哈雷扎的眼中,美国媒体谈到伊朗的核电站,总不免担忧和警戒之词。“实际上,正是美国人最初刺激了伊朗的‘核胃口’。”一直关注伊朗核问题发展的中东问题专家朱兆一说。建了36年的布什尔核电站,命运一直为国际局势的波澜云谲所左右。

  国王的雄心

  布什尔核电站的命运,可以追溯到伊朗末代王朝巴列维王朝。

  1953年,为了石油利益,美国帮助被迫出走海外的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光荣复辟”。从此,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伊朗的盟友。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起的“和平核能计划”中,伊朗德黑兰大学被列入计划的一部分,甚至获得了一个微型核反应堆“样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权稳固下来的巴列维国王利用石油价格疯涨的契机,积极推进世俗化的“白色革命”。彼时的伊朗,开放程度绝不亚于任何一座西方城市,政教分离的现代化运动如火如荼。同时,巴列维毫不掩饰自己对“核”的兴趣。由于有了美国这个靠山,核电站计划顺利得到西方的“放行”。

  1973年的夏天,巴列维国王数次召见核物理学家阿克巴尔·艾特玛,二人共同制定了颇为大胆的核发展蓝图——在伊朗建设十几座核电站,整体装机容量达到23000兆瓦。

  1974年2月,不满足于核电站的巴列维和法国签署了浓缩铀协议,在国内建设了一个核能中心,给里面的工作人员非常优厚的待遇。巴列维誓言要建立伊朗自己的核体系,甚至直言伊朗不能成为二等公民,他想拥有核武器。

  此时,巴列维的态度却令美国人觉得有点为难了。当时美国政府对印度刚刚进行试验性核爆颇为恼火,对伊朗人也想效仿印度很敏感。因此,美国人提出支持伊朗发展核能事业的许多条件。由于限制太多,巴列维国王将目光转向了欧洲。

  1974年晚些时候,巴列维王朝政府与欧洲人一拍即合。德国西门子公司下属的克拉夫维克联合公司愿意在该国西南部港口城市布什尔建造两座装机容量为1200兆瓦的核反应堆,合同金额为43亿美元。布什尔核电站由此得名,它成了巴列维国王“御批”的伊朗第一座核电站。

  1975年开工仪式在布什尔隆重举行。根据双方的合同,布什尔核电站建设工期为6年,1981年底之前两座核反应堆都要并网发电。

  此后很短的时间,德国和法国公司又与巴列维王朝政府签署了4个核电站建设项目。这时候美国不甘人后,降低条件向巴列维国王示好。国王一口气再批了6个与美国公司的核电站合同。

  革命的代价

  遗憾的是,国王的雄心和他的身体条件不成正比。

  1978年,当布什尔核电站工程建设已经完工85%的时候,国王病倒了,此时的伊朗国内政局出现了大规模动荡,伊斯兰教学者对国王亲西方政策的不满集中爆发,布什尔核电站建设被迫暂停。

  1979年,一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汹涌而来,流亡异国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单凭口号和传单,就推翻了巴列维王朝统治。美国接纳了流亡的巴列维国王,一星期之后,伊朗学生冲入美国使馆,将66名工作人员扣为人质。从此,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降到冰点,断绝外交关系至今。

  伊朗这座疾驰向西方的火车头,仿佛一夜之间调转方向,建立了全面伊斯兰化的政教合一的国家。前政权的一些象征和符号尽数湮灭,布什尔核电站也未能幸免。

  德国公司虽然想在新政府下完成核电站工程,但由于新政府秉持反西方的立场,所以德国人只得带着22亿美元的工程款悻悻离开伊朗。“这是革命者的首要目的之一。”中东问题专家朱兆一博士称,在伊斯兰革命者们看来,伊朗是个石油大国,不缺能源,核电站是国王亲西方的产物,造价昂贵,是强加到伊朗人民头上的负担和威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