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德国中学高年级德语课无课本 读小说成家庭作业

2011年11月21日 09: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德国的中学,低年级的德语课是有教材的,里面收集了一些关于政治和文化的文章。德语课主要通过听写文章来测试学生的学习进度,对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学生来说,听写的难度较大,句子往往很长,经常会漏听一些词。不少生词属于外来德语单词,不容易正确拼写。对于听写形式的德语测试,我还是有些害怕的。

  8年级的时候,桑特曼先生接手了我们班的德语课。德语课不再听写了,德语课本也没有了。我们开始读一些桑特曼老师复印的短篇小说,都是他自己选的。例如,一篇短文讲的是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多个目击者向警察叙述了自己看到的经过,从每个人的角度看到的事故发生过程完全不一样。那篇短文的特点是,故事在时间上是从后往前讲的,到了最后才真相大白,其实每个目击者都看漏了某些细节,对于事故原因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从那个时候开始,每节德语课我都感到时间过得太快,因为我的注意力被那些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紧紧抓住了。

  之后的第一次德语考试,形式也很新颖:给了一个短故事的开头——一个劫匪刚刚抢完一家银行,拎着一整包钱走在人海里——题目是让大家用一篇文章写出主人公这时候的心理活动。我第一次看到这么有意思的考试题目,两手搓了搓,准备好好刻画一番。

  两天后试卷批好了,桑特曼先生手捧一厚沓作业纸站在教室的中间:

  “这就是你们的考试结果。”他晃了晃手中的考卷,“我想讲讲两篇作文,一篇很好,一篇极差。”

  在这一刻我发现,桑特曼老师的目光在扫过全班同学时,特意在我的身上停留了片刻,我心里咯噔一下,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我不会是最差的那个吧?”不过转念一想,好像自己写得也没那么糟糕,因为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感到很激动,就好像自己是那个逃犯一样。我写在试卷上的内容立刻像电影画面一般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抢劫者极需要钱,到处筹借却未获分文;犹豫再三后决定铤而走险;逃跑的路上做贼心虚,感觉自己的脸上写了抢劫者三个字,所有的路人都能清楚地看到这三个字;惶恐不安中思考着要不要去投案自首;另一方面却又心存侥幸,觉得可以顺利逃脱;于是又祈求上帝保佑,并向上帝发誓,实在是不得已才犯罪的,以后一定洗心革面,好好做人……当时的感觉是完全入戏了。

  “我没想到,那篇令我最满意的文章竟是出自一个才开始学德语没几年的外国学生!”

  学德语时间最短的,那不就是我吗?果然,桑特曼读起了我的文章,他选了几段他觉得最生动的,然后竖起大拇指说:

  “写得好!”

  从那天开始我对德语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德语的作文。

  读了几篇短文之后,桑特曼先生开始带领我们读德国著名的文学作品,他有一张书单,上面按照深浅程度排列了德国著名的小说、戏剧、话剧和诗歌等。由于需要在书中涂涂画画,因此我们交钱,老师统一把书买来发给大家。

  小时候我并不像有些孩子那么钟情于看课外书,只是偶尔看几本好玩的。小说给我的印象是课余看的,不属于课堂,甚至是不能带到学校来的消遣品。我万万没有想到,小说其实可以是那么好的教学课本!

  桑特曼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永远是带着问题读小说。他在黑板上写几个中心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去读书中的某一段。桑特曼先生是个严厉的老师,上课时提问常常直接点名,而且越不主动举手的越容易被叫到。所以上德语课,几乎所有人都要事先准备,哪怕是没有做家庭作业的,也要利用所有的课间休息去读那几页小说。(夏芊若 本文作者11岁随父母赴德国,在德国接受了部分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