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5月1日,我跟随以空军指挥学院马健院长为团长的访问团,一行25人,对加拿大空军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其间所见所闻至今难忘。
有计划组织中高级指挥员出国参观访问,是空军党委为加速人才培养、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此之前,空军已组织多批优秀指挥员访问了巴基斯坦、俄罗斯、英国、法国和美国。
通过访问,大家学到了外国空军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也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逼人形势,陡增了紧迫感和责任感。
此次访问的加拿大,军队总兵力约6.5万人,其中空军1.5万人,拥有6000座小型机场或航空站。加拿大空军副参谋长劳森中将介绍,“保卫加拿大、保卫北美、为国际安全作贡献”是加军三大使命,最近他们还加强了在海上专属经济区和北极地区的战略运用,以支撑国家利益拓展,并提出“12小时到达北冰洋”的力量投送目标。加军认为未来50年,北冰洋地区将是资源争夺的前线,加空军“每一个机群,都将准备可能在北冰洋地区执行任务”,其使命观念、忧患意识令人印象深刻。
没有花架子,一切从实战出发
在加拿大空军访问期间,我们深切感受到加军的求真务实作风——不搞花架子,既不刻意美化自己,也没有繁琐的礼仪,座谈交流会、欢迎餐会,简朴而不失庄重,热情而不失风度。举行座谈会时,除了一个发言席,没有主席台,也没有名签,将军与士兵都围坐在一个会议桌旁。我们见到的每名加拿大军人,都精神饱满、不卑不亢,充满了职业军人的自豪感。
加拿大空军部队员额很少,编配精干,以驻渥太华的加拿大空军司令部为例,包括文职人员在内只有145人。但其指挥层次清楚,军官职责精细,权限明确,实行按级负责制。比如其第1航空师统辖空军13个基地,每个基地驻一个空军联队,下设34个飞行中队,每个中队肩负着各自任务区的防御、搜救巡逻等任务。
这种权威、灵便、高效的体制编制,启示我们应该把优化调整作战指挥结构,作为体制编制改革的重点,平时指挥体制的机构设置、职能任务、内部编组等,应与战时指挥模式相适应,做到平战一致。
加军的“实战”意识还体现在细节上。4月29日,我们登上了加空军特伦顿基地的飞行塔台。上塔台时,由于电梯拥挤,我就从旋转楼梯拾级而上,突然发现塔台楼梯和两边的墙壁全是裸露的混凝土,没有装饰木地板或者粉刷白灰。询问后得知,这主要是为战争考虑,混凝土台阶和墙壁虽然难看但实用,一来防火,二来防滑,一旦遇到战争,电梯毁坏或者断电,方便人员上下。
军官选任公平、公开,看重正直和诚信
在加访问时,我们得知,加拿大空军的人事工作依照“任务第一”和“从官兵利益出发”两条原则展开,尽量兼顾工作需要和个人诉求。
加空军实行职业化,用相对优厚的物质待遇吸引人才,如加空军一名2002年大学毕业的少校军官税后月薪为5600加元,约合3万多元人民币。为了调动官兵积极性,加空军还注重提高官兵家属待遇,如雇人为参战的官兵照顾家属和孩子。加空军人事主管罗伯茨说:“军队人员及其家属的福利对于维系加拿大军队的作战效率十分重要。”
也因为走的是职业化道路,加拿大空军军官服役时间一般都很长,只要身体合格,每一个层级都可以干到退休。他们认为,让一个拥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熟练专业能力的军官离开部队,是人才流失。
但这样也导致军官晋升空间受到限制,只有有人退休,别人才能填补空缺,因此大部分军官一生都很难获得较高级别军衔。
在特伦顿基地座谈交流时,我的对面坐着两名军官,一名是27岁的上尉考茨,一名是53岁的上尉怀特。同样是上尉军衔,年龄竟然如此悬殊。怀特解释说:“我们的军衔晋升都执行同样的标准和程序,但人与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出现差异很正常。我对我的职业充满自豪!”
据介绍,加军军官的上升通道很清晰。加军隔一段时间就会运用加拿大军队人员评估系统对所有军官进行一次评估,目的在于通过建设性反馈提高军队人员水平,每个考核周期为18个月,优秀的进入“接班人计划”。
在军官任用上,加军坚持“公平、公开、标准化、连续性”,用人标准上,重在看表现、看潜力、看健康、看正直感和诚信度。
据说,每当一个单位的主官上任,军官评估部门就开始物色潜在的接班人,并针对不同接班人所缺乏的经历、学识生成接班人培养计划,进行有目的的任务锻炼和送学培养,并明确告知其主要差距及努力方向。
这种培养方法无论对军队领导层用人还是对军官本人进步,都大有益处。只要自己愿意努力,你面前的目标是明确的,上升通道也是始终透明的。
重视军官领导能力培养
加拿大空军非常重视军官领导能力的培养,其中,“交往能力”作为基础能力贯穿军官领导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加空军所理解的“交往”是广义的,其内涵包括:一是与其他人的交流合作,与社会、家庭、媒体的关系处理;二是与不同对象的交流能力,以提高军队影响力;三是军官意志团队化等。其核心是要求军官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广泛支持,将个人意志尽快形成团队意志。
加军在人才培养上制度完备,这当中也包括学历教育。加拿大军队中一直存在着重任职经历轻学历教育的风气,加军一直试图改变,但由于缺乏有力措施,效果不明显,所以直到1997年,加军中仅有50%左右的军官拥有本科学位,拥有更高学位的不到8%。在《2020计划——打造21世纪的军人》出台之后,加拿大军队采取多种措施来推行军官学历教育:一是鼓励军官接受高等教育,现役军官可获得2万美元的资助,预备役军官可获得8000美元的资助;二是加强军官的研究生教育,自2001年起,军队每年拨款120万美元用于150名军官的研究生教育;三是鼓励军官进行继续教育,并为现役和预备役军官提供经济帮助。自1999年6月起,军队每年拨款220万美元资助1200名左右的军官接受继续教育。
加拿大空军教育训练还有“一顶二”的特色,即将所有空勤和地勤人员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多面手,飞行员可以驾驶空军所装备的各种飞机,并且均能达到北约提出的精通战斗机空战和对地攻击战术两种作战标准要求;地勤人员则是“万金油”,机务人员能对空军装备的所有型号飞行进行维护。因此,当加拿大空军与美国等北约国家空军协同作战或进行联合演习时,执行同样任务派出的人员只有其他国家的一半。
驻外军人牺牲,国家必降半旗
在访问加拿大的7天里,随处可见的加拿大国旗令人印象深刻。
从登上飞往加拿大的航班开始,加拿大国旗图案就不时映入眼帘。空乘人员供应茶点时,我要了一杯咖啡,发现糖包上印着加拿大国旗。在首都渥太华,主干道的灯箱上不是广告,而是国旗。就连宾馆里使用的小肥皂上刻印的也是加拿大国旗的枫叶图案。
在特伦顿基地参观时,基地派车把我们从办公区送到午餐厅。一名加空军士兵以标准的立正军姿站在车门边迎接我们。开车前,他拿出一面国旗插在车头上,到达目的地后,又把国旗从车头上取下收回,整个过程让我非常难忘。
4月28日,我们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发现街上的国旗、省旗均降半旗。陪同人员说,这是因为近日驻阿富汗的加军有人阵亡,国家降半旗志哀。每当有驻外执行任务的加军官兵阵亡,国内都要降半旗,这已成为惯例。
和我们一样,加空军也非常重视在全社会推广航空文化。渥太华的皇家航空博物馆里收藏的20多架老式军机至今都可飞行。其中一架代号为NA337IP-X飞机,在二战中被击落。这架飞机是加拿大自己生产的,只有一架。二战结束后,加拿大经过3年寻找、花费150万加元,在挪威一个水塘中将它的残骸打捞上来,修复了11年,最终将它摆在皇家航空博物馆供人参观。
在加空军第8联队426中队的走廊里摆放着一个大展柜,里边存放着二战时该中队战损飞机的残骸。展品中还有几块铝锭。陪同人员告诉我们,这是用小块飞机残骸熔铸成的。在他们看来,残骸再小,也不能抛弃,因为它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
讲真话,免予处罚
“讲真话对飞行安全很重要。”在访问加空军第17飞行联队时,联队指挥官这样说。我们觉得很新鲜。
加空军没有“理想信念”等提法,他们强调职业精神。加空军第17联队下属空天研究学校的米利根中校介绍,职业精神是军官的五大任职标准之一,包括内在道德观、道德认知和公信力三项内容,具体要求是“将军队使命内化为个人追求,将军队精神内化为个人规范”。
加空军普遍建立飞行安全自愿报告机制,鼓励广大飞行一线人员,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手段,将飞行安全信息逐级上报至空军,必要时也可越级上报。鼓励“讲真话”,允许人犯错误,只要主动报告飞行问题,免予处罚。他们认为查找问题是为了改进和提高,不是增加新的痛苦和麻烦。通过“讲真话”,从中接受教训,可以避免更大问题发生。
升空就是作战
在加拿大空军访问,我们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此小规模的空军如何担负起保卫加拿大广阔国土的重任?
加拿大国土总面积约1000万平方公里。它三面环海,海岸线如果伸展开来长度超过20.2万公里,需要保护的陆空和海空极其辽阔。而加空军装备各型飞机只有481架,其空军规模似乎与国土面积不相称。加空军军官向我们介绍其履行使命的“奥秘”:通过富有特色的训练,弥补兵力规模的不足。
4月29日,我们来到加拿大最大的空军基地特伦顿基地。这里装备的大部分是运输机,还有少量战斗机,是加空军远程作战的“拳头”部队。指挥官告诉我们,部队目前正在另一个基地进行战术演练。据介绍,加空军作战部队每年都要用4个月时间,轮流飞往全国各主要基地训练,以熟悉机场情况,了解战场环境。而这些基地中,既有保障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机场,也有平时只有几个人看守的简易机场。
加空军规定,一个飞行员在一个基地执勤满3年后,就必须转换到其他基地。这种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制度,使飞行员在服役期间能够接触和熟悉加拿大全国的不同基地,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不同地域、不同机场设施、不同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
加拿大空军飞行员告诉我们,他们的战术训练非常贴近实战。按我们的话说,叫“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升空就是作战”。战机的一个起落中往往会训练多个内容,如练空中截击时,也练对地攻击,并会选择桥梁、铁路、公路、移动的车辆等目标,进行模拟攻击,使训练更具真实感。
4月30日,我们的访问团做客加空军426中队,应邀在军官食堂用午餐。当时屋外天气突变,大雨倾盆,然而,机场上空依旧马达轰鸣,战机呼啸,正在进行的训练丝毫未受影响。加空军训练之严格,由此可见一斑。(空军指挥学院/马德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