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最后一批美军连夜撤离伊拉克 战争落幕难言输赢

2011年12月18日 16: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地时间12月18日,最后一批驻守伊拉克的美军撤离伊拉克,这批军人约500人,他们搭乘110辆车组成车队,乘着夜色从伊拉克南部纳西里耶原驻地出发,穿越边境进入科威特,然后返回美国。这标志着,历时近9年的伊战将正式宣告终结。  


 

    图为美军撤离车队集结成列。  

  中新网12月18日电 综合报道,最后一批驻守伊拉克的美军当地时间18日撤离伊拉克,他们已进入邻国科威特境内,准备回国。这标志着,历时近9年的伊战将正式宣告终结。分析称,数十年内历史可能不会对这场战争盖棺定论,但现实表明,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

  乘夜色离开 九年战争落幕

  据报道,这批军人约500人,他们搭乘110辆车组成车队,乘着夜色从伊拉克南部纳西里耶(Nasiriyah)的原驻地出发,穿越边境进入科威特。他们将在驻科威特军营休息,然后返回美国。据悉,由于担心叛乱势力趁美军撤离时发动袭击,军方将这次撤军当作战斗任务来执行。

  旗帜降下了,美军驻伊总部也关闭了,报道指,随着最后一批美军打包离开,美国军事史上最不寻常的篇章之一即将落下帷幕。然而,在残酷的战场上,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

  2003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以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派遣战机轰炸巴格达,拉开伊战序幕。在8年多的时间里,萨达姆被推翻,伊拉克的发展道路发生巨变,数万名伊拉克人和近4500名美军士兵的性命被夺去,“陷入战争泥潭”的美国耗费了数千亿美元的巨额经费,令其国内民怨载道。民调显示,3/4的美国人支持撤军。

  在大军压境最顶峰的时期,美国在伊拉克设有500多个基地,驻兵17万人。而现在,大军陆续移师回国,只留下有负责训练伊本国安全部队的157名美军士兵仍留守在曾烽烟遍野的伊拉克。

  撤军容易重建难 美在阿拉伯世界声望受损

  对于美军来说,他们现在所要做的只是“挥一挥衣袖”。结束伊战使奥巴马兑现了2008年为赢得大选所作的承诺,美国政府也可以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阿富汗以及国内的经济形势上。高失业率已成为美国选民忧虑的主要问题。分析称,奥巴马宣布撤军是为其连任走的一招棋,有助于政治上的胜利。

  但伊拉克面临的问题远不止于此。面对撤军,伊拉克人可谓“喜忧参半”,反美者焚烧美国国旗,庆祝撤军;担忧者表示仍没有看到国家安定的迹象。在伊拉克全国,暴力袭击致人死伤的事件仍时有发生,绝大多数针对伊拉克军方、警方,显示出“基地”势力反扑迹象,其威胁仍未解除。90万人组成的庞大的伊拉克安全部队能否有力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也屡遭质疑。

  此外,观察人士对伊拉克国内宗派流血冲突的趋势表示担忧,认为伊拉克当前复杂的政治结构和内部斗争不利于国家团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紧张、中央集权派与地方自治派意见分歧、宗派分裂难弥合等,都是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的问题。这个国家的石油资源如何发展和分配,政治、经济、民生如何重建,都只能留给饱受战争摧残的伊拉克人自己去思考。

  美国学者评价称:这场战争的结果证明,推翻萨达姆是简单的,创建—个新的民主国家却要难得多。这场“侵略”没有显示美国的实力,没有令美国的敌人屈服,反而损害了华盛顿的国际声誉,令美军背负了过重的负担,为“基地”组织注入了新的力量,牺牲了珍贵的生命,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难言输赢

  《纽约时报》18日撰文称,当年美国总统小布什在总统办公室发表演讲时声称:“除了胜利,我们不接受其它结果”,但到头来,难说哪一方获胜,或者失败,更像是陷入“僵局”。乐观主义者会说伊拉克的暴力事件与以前相比减少,使国家能够朝着稳定、民主的道路前进,但悲观主义者会说,美军是在用绷带包扎化脓的伤口,并不利于其痊愈。

  《纽约时报》指出,对于这场战争,数十年内可能不会得到历史最终的审判,但将“永远”被其早期的错误和漏洞所损害。情报机构对萨达姆和恐怖主义的关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错误估计,美军在战争中曝光的虐囚丑闻和导致无辜平民死伤的事件等一系列使人痛苦的因素,导致美国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声望受损,并削弱了其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

  伊战小资料:

  持续时间:8年9个月

  驻伊美籍人员:约150万人(累计)

  驻伊美军士兵:17万人(2007年最高峰时)

  驻伊美军基地数目:505个

  美军死亡人数:4487人

  受伤人数:32000人

  平民死亡人数:至少100000人

  流离失所者:约120万人

  战争费用:8019亿美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湘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