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分子拼命抢战略重镇
到底谁在霍姆斯与叙利亚政府军激烈对抗?与动荡“早期策源地”的德拉、哈马和伊德利卜等地区相比,霍姆斯最初并不起眼,是什么让它演变成为叙利亚的风暴眼呢?霍姆斯坐落在叙利亚的腹地,向南160公里就是首都大马士革,向北100多公里是商业之都阿勒颇。由于有高速公路相连,《环球时报》记者从大马士革到霍姆斯,除去停车检查时间外,最多只用两小时,霍姆斯到阿勒颇的路况也相当好。大马士革和阿勒颇占叙利亚人口近一半,一旦反对派武装在霍姆斯站稳脚跟,这两大城市的民心会全面动摇。相比之下,偏居南部边境的德拉和北部的哈马都没有霍姆斯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战略影响。
除了战略位置,霍姆斯的反对派武装还能容易地获得武器装备。《环球时报》记者前往霍姆斯的途中发现,这里距武器泛滥的黎巴嫩最近仅8公里,而叙利亚守卫这段边界的力量显得很薄弱。记者在边境地区看到,一些警察只能开着民用车辆在公路上设卡搜查枪支弹药。更麻烦的是,在霍姆斯执行军事行动的军队多半是从外省调来的,霍姆斯四周山区地形复杂,尽管有壕沟隔断通往山区小路,但对当地反政府武装显然不起作用。
霍姆斯还拥有叙利亚两大炼油厂之一。叙利亚柴油生产能力本来就弱,之前主要从欧洲和土耳其进口,在欧洲和土耳其实施制裁后,柴油供应只能靠本国两大炼油厂提供。一旦霍姆斯失控,受威胁的不只是叙民众的冬季供暖,政府军的坦克都可能因此趴窝。
“霍姆斯人一向被外界视为叙利亚最温和的人群。而且他们在叙利亚的教育领域和文化领域有巨大的影响力。”一名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叙利亚公认好人的霍姆斯人都起来反政府,那么所产生的影响相当大,会动摇大马士革的信心。”
各方争取“沉默大多数”
虽然在霍姆斯爆发的冲突非常激烈,但在记者走访的这些地区,大多数人都不愿对这场冲突表态。实际上,与埃及、利比亚等国民众不同,叙多数民众始终没有站到支持或反对政府的前线。实际上,叙利亚乱局持续9个月,叙党政军核心基本稳固,连举家在外的外交官也几乎无人叛逃。《环球时报》记者在叙采访众多民众,许多人要么期望能维系以前平静的生活,因为“革命后的埃及或利比亚实在不令人向往”;有些人对政府也不满,认为军队是在“搞屠杀”,但他们同样不信任由流亡者组成的反对派及反政府武装。“这些人是沉默的多数”,《今日叙利亚》杂志日前担忧地把他们称为“灰色地带”。、
显然,这群“沉默大多数”的选择具有左右叙利亚变革的力量,而对他们的争夺战也正在展开。反对派力量近来全力策动民众加入反对巴沙尔阵营。在拉塔基亚,反对派人士沙马称,多数民众出于自保本能选择依靠政府,这是一种“惯性依赖”。反对派不久前搞了一次大型示威活动,主题就是“你们的沉默在杀人”。西方大国也试图影响叙利亚这群“沉默大多数”。不久前,英国驻叙大使考里斯开通博客,“以个人身份讲述叙利亚”。此后美国大使和法国大使相继在使馆“脸谱”网站建立个人主页解读叙利亚问题。经过讨价还价,叙政府日前不得不签署阿盟向叙利亚派遣观察团的协议。阿盟观察团22日将抵达大马士革。当地有分析称,阿盟观察团的大规模入境势必让“沉默大多数”敢于站出来说话,显然这会对巴沙尔政权造成巨大压力。
叙民众对未来很茫然
几天来,《环球时报》记者两次深入霍姆斯采访。虽然一过下午3时,这里家家户户门窗封闭,入夜后更是彻夜枪炮声,但天亮市民仍外出工作采购,生活和战争竟如此默契,诡异如同地狱。有分析认为,虽然这群“沉默的多数”现在对动荡的局势仍淡然处之,与叙政府配合,但如果柴油紧缺情况恶化,停电时间越来越长,持续上涨的物价难以遏制,难保民心永远稳固。一名常驻大马士革的外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西方试图通过制裁推动叙民众把生活环境恶化与巴沙尔拒绝下台联系起来,以此在叙社会内部制造“革命突破口”。
叙利亚政府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想尽各种方法以稳固民心。叙国家电视台和电台频频要求“沉默大多数”主动担起“国家重担”,称“你们的沉默会害了国家”。记者从塔尔图斯返回大马士革的路上,司机麦立克一直在听一名政府高层发表的讲话,他说:“政府如果能在3个月内解决霍姆斯问题,叙利亚就会重归平静。”但多数叙利亚人对未来很茫然。在采访中,一些叙利亚人甚至反问《环球时报》记者:“你觉得叙利亚未来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