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人才招聘会上,一家企业贴出“为什么我该雇佣你”的海报
热门社交网站“脸谱”收到的应聘申请中不乏“豪华”简历:名校毕业、博士学位、成绩优异……不过,这家企业招聘工程师的首选方式不是看简历。
找到硅谷之门
单从简历看,埃文·普里斯特利不会引起任何一个像样企业的注意。他高中时在离毕业只剩几个星期时退学,理由是终于忍受不了枯燥的课程。入读南缅因大学后曾以类似理由三次换专业,最后虽然毕业,但没拿到学位。
“脸谱”用特殊的招聘方式发现这名“差生”其实是个技术奇才。
“脸谱”的特殊招聘方式始于2006年。当时“脸谱”刚起步,只有十几名年轻工程师,需要招募更多编程高手。22岁的首席技术官亚当·丹杰洛不想从现成的程序员中找,担心他们缺乏创新精神。他提议,在网上发布一个技术难题,看谁能攻克。工程师黄易山出了一个他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难题。
程序员普里斯特利在网上随意浏览,看到“脸谱”出的题目,顿时兴奋起来。他只用45分钟就破解难题,把答案用电子邮件传给4000多公里以外的“脸谱”总部。
“脸谱”收到邮件大为吃惊,立即安排普里斯特利面试。面试时,普里斯特利面对一道更难的题。他不但给出最佳答案,还指出这道题出得不够合理的地方。一星期后,普里斯特利成为“脸谱”一员。普里斯特利没有让“脸谱”失望,以优异表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黄易山说:“我们想到偶尔会有一些聪明人没有找到通向硅谷之门,可能埋没在普通技术工作中,我们需要一个办法找到他们。”
谜题趣味十足
用难题做“鱼饵”钓到普里斯特利这条“大鱼”后,“脸谱”爱上了这种招聘方式。乔纳森·徐也是经由解答难题进入“脸谱”的员工之一。他入职不久,黄易山因孩子出生休假,出题招聘的任务交给了徐。
徐出的题不仅难,而且趣味十足,让答题者感觉像在做智力游戏。例如,他把一道编程题设计成这样一个任务:一群人喝醉,打字打得乱七八糟,意思难辨,要求答题者识别这些醉酒者的身份。
徐让应聘者打开“脸谱”出题页面时看不到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而是看到由许多鲜艳的彩色矩形碎片组成的小写字母f,即“脸谱”英文拼写首字母。在这个图案出现后30多个月时间里,每周有数以千计人看到这个图案,其中大部分人把这个图案当做单纯的抽象艺术,最终只有42名高手看出这个图案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语言,包含与“脸谱”的联系方式。“脸谱”在收到这些人邮件的同时锁定了招募范围。
到2011年2月,“脸谱”大约118名工程师以解答谜题方式进入“脸谱”,占技术部门员工中的20%。
该公司认为,肯花几个小时去思考这些谜题表明一个人真心喜欢在“脸谱”工作。
简历埋没高手
猎头专家乔治·安德斯说,不少人才因为简历不够漂亮而被埋没,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有些人可能忙于打工赚学费,影响了学习成绩;有些人可能因为有其他爱好,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业上,但他们的长处是一旦看中一份工作,往往能精力充沛地全心投入;还有一些学生,特别是非工科学生,可能在经商或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表现突出,但学习成绩平平。
即便简历够漂亮,也未必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谷歌公司是备受大学毕业生青睐的就业目标,每周收到大约7.5万份简历。员工不乏毕业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常春藤学校的高材生,不少人拥有博士学位。面对大量申请,阅读者除非立即看出简历有特别突出之处,否则随手就可能将简历删除。为避免错失人才,谷歌人才分析专家托德·卡莱尔选择“倒着”看简历,收到简历,直接翻到最后一页看。他说,有的申请人与众不同,往往把能反映超常才能的经历写在最后一页。(欧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