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美国就业力求转“内包” 中国引力依然巨大

2012年01月20日 17:1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召集14家企业的负责人在白宫举行主题为“内包美国就业机会”的圆桌会议,敦促美国企业将更多海外岗位带回美国本土,推动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虽然奥巴马提出的“就业内包”计划尚未公开具体细节,但这一动向让人们把视线投向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美国制造业转移和外包的主要目的地。美国制造业回流和“就业内包”能走多远?对中国制造业影响几何?

  多位经济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美之间制造成本的变化可能导致制造商重新考量生产和物流策略,但要把在中国的生产线搬回美国是难以想象的。即使美国制造业出现一定的回流,也不是与中国一对一的就业转移,更可能的结果是,制造业将从中国沿海地区向中国中西部,以及越南、印度等地转移。

  税收法案奖励“内包”

  奥巴马表示,将在数周内提出新的税收法案,奖励那些将工作岗位带回美国和在美国投资的公司,并终结那些“就业外包”企业的税务优势。他呼吁国会尽快通过已经提出的一些方案,包括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可以永久扣抵税额,增聘新员工也可以扣抵税额。奥巴马还把“就业内包”上升到爱国主义的高度,“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也有利于我们的员工、社区以及国家”。

  在1月14日的每周例行讲话中,奥巴马拿着一把挂锁、一双靴子、一根蜡烛和一双袜子上电视,指出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美国制造”。他强调,美国长期的“外包”趋势将出现逆转,将有越来越多制造业工作岗位回流美国,这股新趋势可被称作是“内包”。

  的确,美国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或者计划增加在美国本土的投资。例如,福特汽车公司已经表示将在2015年之前把在日本、墨西哥、中国的部分工厂转移回美国国内,增加2000个工作岗位。

  新兴市场难以舍弃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去年发布的报告说,汽车、电器设备、家具、塑料和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电脑及电子产品等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的主要领域,这些行业预计可以为美国创造出200万到300万个就业机会,以及1000亿美元的经济产值,并降低近20%—35%的美国非石油类贸易赤字。报告认为,未来5年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成本将每年上涨15%—20%,人民币兑美元也会持续升值,因此,中国将逐步丧失低成本制造的优势。美国制造业将以较高的生产效率、物流和成本优势在未来5年内全面复兴。

  中国的工资水平在上涨,而在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制造业部门的工资成本在下降,许多行业的工会组织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以保住饭碗。“美国本土变得更加适宜制造业发展。”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对本报记者说。

  然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评论指出,无论如何,美国在海外的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岗位都“内包”回国。新兴市场国家相对更快速的经济增长和由此带来的机遇,是美国跨国公司投资海外的首要驱动力。根据咨询机构“企业执行委员会”的调查,近2/3美国企业表示它们正在追加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85%的受访企业表示,到2020年它们的大部分收入将来自新兴市场国家。

  经济政治双重需要

  高失业率和经济不振,是奥巴马竞选连任的软肋。有美国国会议员指出,美国失业率已连续35个月保持在8%以上,这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因此,在总统大选年伊始,奥巴马高调出招,力促“就业内包”,似乎是在有意向选民“喊话”。美国媒体指出,这有助于奥巴马赢得部分美国选民,特别是一些中产阶级和工会组织的支持。

  “在大选之年,政客们将更大力推动减小贸易逆差和敦促人民币升值,促使美国外流的离岸制造业回流,这是经济形势和政治局势的双重需要。”

  中国引力依然巨大

  英国《金融时报》的分析指出,工作机会回流至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想法似是而非。首先,中国的工资不会快速上升。即使中国的工资上涨了,工作机会也不会回流到高工资的经济体,相反,它们将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其次,生产率、工资和竞争力之间有着至关重要的关联。只要中国的生产率与工资保持同步,那么中国工资上升就不会导致竞争力丧失。这意味着即使产生“就业回流”,也不会是一对一的工作机会交换。

  彭博社首席高级经济学家迈克尔·麦克唐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美国制造业生产率和产品实际劳动含量的优势,可能会有助于极端高科技和高资本含量的制造业回流美国,但这并不能支撑美国制造产业的大盘,或者说从根本上扩大美国的劳动市场需求。麦克唐诺指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不平衡或者劳动力成本上涨并不是全国性的问题,而是地区性问题,所以制造业将向中国内陆地区转移。”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资深经济学家陆晓明对本报记者说,由于美国和中国产业发展周期不同,美国面对的并非简单的制造业回流问题,而是重振制造业,即在新的高度上循环。相应地,美国制造业重振的主要驱动因素也并非中国劳动成本的上升。即使不考虑中国市场成本的上升,美国在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和再平衡,以及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驱动下,也到了进入新的制造业周期的临界点。记者 吴成良 丁小希

【编辑:李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