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全球网络军备竞赛激烈 网络空间上演"丛林法则"

2012年02月02日 09:1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全球网络军备竞赛激烈网络空间上演“丛林法则”
    张永福,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全军优秀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9项,荣获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孙明凯摄

  2011年以来,全球性网络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为实施网络威慑,谋求战略优势,美国相继发布了《网络空间可信标识国家战略》《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等;德、法、日、英等国也竞相推出网络安全战略和建设网络战力量发展计划。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捍卫国家网络主权?如何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发展转型?日前,就相关知识记者采访了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永福教授。

  网络空间上演“丛林法则”

  记者:最近一个时期,国际上相继推出了以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为代表的网络空间战略行动计划,该如何看待新的网络安全发展局势?

  张教授: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明者,也是网络战争的始作俑者。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已经历了“全面防御、保护设施”“攻防结合、网络反恐”“主动防御、网络威慑”的演进升级。

  从近来美国连续出台新的战略计划看,主要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范围上从美国自身的网络空间拓展到全球网络空间;二是将网络空间纳入与陆、海、空、太空并列的“作战领域”;三是提出与北约等盟友打造“集体防御战略”,确保西方国家全球网络安全防护整体优势。其“理想蓝图”,是想凭借先天优势,进一步掌控国际互联网发展与安全标准、规则制定等主导权,大力推行所谓的“网络自由”。

  记者:那么,网络空间将会上演丛林法则?

  张教授:是。比如《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一方面强调继续加大投资进行尖端领域研究与开发,以巩固技术优势地位;同时,又声称“将与盟国和国际合作伙伴建立牢固的关系”,以加强“集体网络安全”。正如外电所评论:“这颇有当年‘核冷战’时期背景下的色彩”。

  网络信息安全关乎兴衰存亡

  记者:《网络空间可信标识国家战略》的主张重点是什么?

  张教授:该战略主张建立商业化的全球“可信标识生态环境”,鉴于美国实际把持着国际数字认证服务市场,也就是说可以跨越国家主权为他国企业、网民颁发“网络身份证”。由于网络跨越国界,网络攻击源的确定一直是技术性难题,所以如果国家本身丧失了管理能力,一旦被恶意操纵,则将可能导致经济波动、动荡甚至失控。

  记者:目前我国的网络安全形势怎样?

  张教授: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网络安全建设还处在起步和高速发展阶段。尽管大家对网络安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人云亦云、盲目打补丁、软硬件一起上的状态,一些“花拳绣腿”和“空中楼阁”现象也依然存在。据国家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有关统计,2010年大陆有3.5万个网站被黑客篡改,其中政府网站比2009年上升了67.6%,有500万个境内主机IP地址感染了木马和僵尸。所以我们必须深醒,网络信息安全关乎兴衰存亡之道。

  捍卫网络主权应“道器并重”

  记者: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该如何积极应对?需破解哪些难题?

  张教授:我国倡导国际社会携手构建和平、安全、公正的信息和网络空间,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先铸牢国家网络空间防护之盾,坚持“道器并重”。

  所谓“道”就是战略。要发挥理论先导作用,从挑战与机遇、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研究,统筹好法律法规、组织管理、技术手段、经费保障、基础设施等,彻底摆脱“九龙治水”局面。

  所谓“器”,指的是技术、装备和方法。网络安全跨越通信学、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科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程度深,加上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事关国家和军队安全的核心技术根本引不进、买不来,所以,必须铸牢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基石,从根本上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解决好“道”“器”这两大基础性问题,国家和军队的网络空间安全才能“顶着天”“立着地”,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该怎样加强国家和军队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

  张教授:“兵民是胜利之本”。而走好军民融合之路,培养造就大批能够智掌世界网络风云、筹划国家和军队网络安全建设大计的主导型人才队伍,则是国家和军队网络安全建设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程相然 特约记者 邹兵)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