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前大使议中国应对中东局势 要坚持“韬光养晦”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10日 14:37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编者按:美国会在近期攻打伊朗吗?这是中东地区目前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2月2日下午,环球网评论频道筹办了“伊朗局势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中国前驻伊朗大使王世杰等五位嘉宾,深度解读“伊朗战争的可能性”、“美国在中东的地位变化”、“中国的中东战略”等问题。会议由环球时报资深编辑王文担当主持。在此,我们特别刊出本次研讨会的详细内容,与读者朋友一同分享。

  中国在中东别太张扬,还要坚持“韬光养晦”

  主持人:中国在以伊朗为核心的中东战略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的利益点在哪儿?要更主动地让我们的利益更大化,应该做什么准备?

  王世杰(中国前驻巴林、约旦、伊朗大使):我有一个直觉的印象,有些学者的说法不太符合实际,比如中国将来很快要做“老大”了,应该在中东有所作为等等。这根本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利益。中东对我们固然重要,而且我们也很重视中东,政策也在逐步调整,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第一,我们在中东还是后起之秀;第二,我们虽然经济总量是世界“老二”,但实力很有限;第三,我们还是要坚持小平同志说的“韬光养晦”,别太张扬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好自己、做好自己,逐步加大在中东的投入。

  安惠侯(中国前驻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大使):有人说,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好像很尴尬、很被动,其实不存在这个问题。我要说三点,首先,美国是中东地区的主导作用,虽然它的主导作用受到了削弱,但并没有根本动摇,这是一个前提。其次,在这个前提之下,中国不可能去替代美国的地位,我们实际上也做不到这一点。中美两国的做法是不同的,美国要称霸,而我们是要发展友好合作的关系。由于中国的这种定位,就给人形成一个印象,就是中国在中东问题上总是消极被动地应对。第三,现在中东出现了种种问题,冲击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还有阿拉伯世界贪污腐败的领导集团。

  不过,我们也确实在伊朗的问题上存在两难的问题,美国要制裁伊朗,我们是投票赞成还是反对呢?如果反对,就得罪了美国,如果支持,又会得罪阿拉伯国家和伊朗。这的确比较难。

  丁原洪(中国前驻联合国、瑞士、比利时大使、驻欧盟代表团团长):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国在中东的地位像我们这样有利。我们多年来,不管什么类型的阿拉伯国家,而且还有以色列,我们都保持友好关系,这一点很多国家是羡慕我们的。

  石油进口来源要多元化,不要太多依赖中东

  主持人:伊朗问题势必引发石油问题,中国现在石油的进口量已接近70%,如果现在还不未雨绸缪,就会影响到国内石油的稳定。

  安惠侯:现在我们的石油进口超过了50%,而进口的石油中又有50%以上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的,但是,阿拉伯国家出现动荡以来,我们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并没有受到影响。关于未雨绸缪的问题,我们经常讨论,得出一个大概的观点:石油进口来源要多元化,不要太多依赖中东地区,那里局势太不稳定,而且,马六甲海峡也会随时被卡住。一旦伊朗出现了问题,就算中国和美国打不起来,我们也要做好打的准备,我们可以从海湾国家那里来弥补,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在做。

  绑架事件会越来越多,要改变靠“苦力”的援助模式

  主持人:这几天连续在中东、北非地区发生了中国工人被劫持的事件。诸位大使怎么看?

  安惠侯:中国人被绑架的事件,今后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走出去的规模越来越大,冒的风险肯定也就越来越大。但这种事情不能说明太大的问题,不能说中国“四面受敌”或“不行了”。

  有一点值得注意,阿拉伯国家动荡以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机遇反而更多了。比如,我们和突尼斯、埃及的双边关系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甚至会更好,因为我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也不干涉他们的内政。现在有相当一批人认为“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已经过时了,但我认为它对中国来讲,还是个宝贝。

  王世杰:这些绑架事件发生后,我们不可能派兵去,也不可能派航空母舰。但是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改进,比如,这些多工人到外面去,说明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发展,要靠苦力,这方面将来要转变,要靠技术。我们要逐渐提高对外援助的质量,提高它的效益。

  另外,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外交政策,要坚持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比如在非洲,希拉里多次讲我们是去抢东西,是殖民主义,但非洲人不理她,因为他们会进行对比,美国人在搞什么,中国人在搞什么,一比就明白了。这要靠我们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现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编辑:戚易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