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记者观察:“核风暴”未吹乱伊朗人平静生活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2日 05:2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德黑兰自由塔气势恢弘。

  王如君摄

伊玛目广场美不胜收。

  王如君摄

餐馆侍者热情好客。

  王如君摄

伊朗小姐妹活泼可爱。

  王如君摄

三十三孔桥风姿绰约。

  王如君摄

  “美国加大制裁”、“伊朗威胁‘断油’”、“霍尔木兹海峡:战争一触即发”……在这一轮又一轮的“新闻轰炸”中,我们飞抵德黑兰。本以为能一睹“全民皆兵备战忙”的景象,但马不停蹄一周后,所见所闻却与想象的大不一样。

  核问题

  有进有退重在博弈

  多年来,伊朗局势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核问题更是一个广为关注的焦点。伊朗政府究竟要怎么做?官员、学者怎么说?老百姓怎么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同各届人士进行了交流,得到的答案似乎还是有点意外。

  在记者的观察中,核问题对伊朗人来说,的确是个敏感问题。在德黑兰东北20公里的帕迪斯科技园,两位年轻主管大谈科技园的设想、建设以及将来建成西亚第一科技园的雄心壮志,但对我们特别想知道的核科技却只字未提。被一再追问之下,其中一位才表示,伊朗科学家从事核研究没有什么不对,和平利用核能对伊朗人民有利,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在与伊朗外交部下属的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的座谈中,各位专家谈历史、谈文化、谈交流,但一涉及核能、霍尔木兹海峡等焦点问题,大都是说一大堆的弯弯绕。

  不过,在对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和副外长的采访中,还是颇有收获。尤其是副外长阿卜杜勒罕,人长得精神,说起话来也干净利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是2月15日下午,伊朗方面宣布在核领域取得了重大新进展,包括向德黑兰核反应堆装载首批国产核燃料棒以及生产并启用新一代用于提纯浓缩铀的国产离心机。记者一行到达伊外交部接待厅门口时,那里已有许多媒体记者把守,但阿卜杜勒罕还是单独接见了我们这个代表团。他向我们分析了中东地区的局势,并对“阿拉伯之春”、美国和以色列的作用进行了多方面剖析,虽说其中不无反映伊方立场的官腔,但也是说得有理有据。

  对于核能利用,他说,伊朗开发核能完全是为了和平利用,所有活动是在伊朗境内进行,符合伊朗的国家法律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包括新进展在内的各项活动都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进行的。伊方愿意谈判,也愿意同美国谈判,但不接受有先决条件的谈判。多年来,伊朗参与谈判一轮又一轮,但美国方面总是想高人一等,谈判过程中缺乏诚意、不合逻辑,而且将核问题过度政治化,目的是扩大国际舆论影响,迫使伊朗让步。有媒体传言“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像喝水一样容易”,可阿卜杜勒罕并没有这般轻松,而是说,伊朗愿意保证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全。对于目前火热的叙利亚问题,阿卜杜勒罕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叙利亚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明确支持伊朗的国家。伊朗同叙利亚历来保持战略和友好关系。伊方支持叙利亚进行政治改革,支持叙国内各派政治对话,但谴责外部势力干涉,更反对对叙动用武力。

  伊朗和美国及西方是否必有一战?记者从伊朗官员和学者的口中得到的回答是:不太可能。在德黑兰自由广场上,记者向一名小伙子征询同一问题,他嘿嘿一笑说:“哪能呢,那是大人物们吵架说的。”

  有专家分析认为,目前,虽然伊朗同美国及西方国家是针尖对麦芒,但有关各方都是在博弈中出招,一时还打不起来。伊朗是西亚首屈一指的大国,人口多、地域广、实力强,绝非伊拉克、利比亚可比;以色列虽然蠢蠢欲动,但没有美国支持无法下手;美国很想拔掉伊朗这个“眼中钉”,可金融危机余波未息,失业率不见明显改善,2012年又是大选年,哪顾得上啊?!

  胜利日

  革命口号响彻云霄

  2月11日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日。参加这一节日33周年的庆典,是我们一行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日一大早,我们就从饭店出发,驱车前往位于德黑兰西郊的自由广场。8点多到广场附近,看到那里已经实行了交通管治,许多军人、警察、民兵各就其位,以确保庆典安全进行。一辆辆大巴停在那里,据说都是用来运送外地群众参加庆典的。一队队群众手拿小国旗或举着标语牌,源源不断地拥向广场。伊朗外交部官员介绍,这样的大型庆典,一般都有100万到300万人参加。

  进入广场,要经过严格的安检程序。那些身穿制服的安检员虽说检查起来一丝不苟,但脸上总是带着一片灿烂,因而让人感觉不到有多么紧张。

  终于站到了广场上,让人由不住心中嘀咕:乖乖,不得了!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广场上,中央耸立着气势恢弘的自由塔,四面八方都是黑压压的人群。自由塔塔身总高63米,其中18米为地下层,从地表面至塔顶45米。自由塔建于1971年,塔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表用2500块白色巨石包住。其风格集古波斯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伊朗建筑艺术之精湛。该塔是伊朗前国王巴列维为纪念波斯帝国成立2500年所建,以前称国王塔,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后改名为自由塔。它是德黑兰的地标,也是整个伊朗的国家形象。

  每逢重大节日,德黑兰都要在自由塔下的自由广场上举行盛大庆祝活动。伊斯兰革命胜利33周年庆典,自然也会选此地进行。庆典开始了,高音喇叭里传来了高亢激昂的革命歌声,巴勒斯坦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和伊朗总统内贾德先后作了重要演讲。

  站在专门为媒体搭起的临时看台上,仰望自由塔像一个巨人,踏着地,撑着天;近观四周人头攒动,国旗、彩旗迎风飘扬,领袖画像以及各种各样的标语牌在不停晃动;“这一天,我们迎来了光明”、“这一天,伊斯兰世界觉醒了”、“打倒美帝”、“打倒以色列”等口号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直冲霄汉;记者深深感到,这里是人的海洋、旗的海洋、歌的海洋,更是伊斯兰革命的海洋……

  德黑兰

  一座发展中的都城

  如果说自由广场上的庆典具有浓烈的伊斯兰革命味道,那么德黑兰其他地方则显得自然得多。“德黑兰”,波斯语意即“山脚下”。在公元9世纪时,这里还是一个梧桐林荫下的小村庄,公元13世纪日渐兴旺,直到1788年,伊朗恺加王朝才定都于此。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石油财源滚滚而来,德黑兰得以迅猛发展,逐渐变成一座规模庞大、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如今人口超过1200万,已经成为伊朗乃至西亚的最大城市。

  德黑兰背靠巍峨的厄尔布尔士山脉,整个城市建在山坡上。厄尔布尔士山脉主峰海拔5671米,终年积雪不化。我们访问德黑兰时正值冬末,附近两三千米高的山上依然是白雪皑皑。在山腰上鸟瞰全城,只见整座城市北高南低,两条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贯穿市区的南北和东西。南部城区古老建筑不少,许多市场至今保留着古波斯的风貌。北部城区则为现代化建筑,各种饭店、商店、写字楼鳞次栉比。不过,从整体来看,二三十层的高层建筑不多,大多数为低层建筑,色彩上多呈灰色和乳白色。记者曾去过欧洲、美洲和非洲不少城市,综合比较,德黑兰算不上超级发达,但也绝不是十分土气,而是一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城市。

  走在德黑兰的大街上,记者发现有三多:一是国旗多。政府机构办公大楼外必挂国旗,不少街面上方也是国旗飘飘;二是领袖画像多。伊朗已故精神领袖霍梅尼和现任领袖哈梅内伊的画像随处可见,有的建筑整个外墙都是他俩的巨幅画像,政府机构的办公室也都有悬挂;三是标语多。在各条大街两侧低矮的墙上、高层建筑外墙上、电线杆挂的横幅上,摘自《古兰经》的名言和歌颂伊斯兰革命胜利的口号比比皆是。

【编辑:巫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